太平镇建设国家级西瓜产业示范基地纪实

来源:刘军 立彬 怀水 发布日期:2005-05-25 00:00浏览次数:

  5月15日,太平镇孔家坊村主任朱长发所种植的头茬西瓜已销售一空,1.5亩大棚地产瓜7000斤,纯收入8000多元。他欣喜地说:“俺们村户均一个棚,人均亩半瓜,这几年靠种植大棚西瓜,村民盖起新房,买上大彩电,走上了富裕路。”

这是太平镇 8000多个西瓜种植户的一个缩影,目前,该镇抓住西瓜产业这一主旋律,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奏响最强音,已发展保护地栽培西瓜3万亩,瓜菜年产量达3亿斤,产值达2亿元,参与的农民户均增收1.5万元。近日从农业部传来好消息,太平西瓜标准化示范区被列入国家级农业示范基地项目,这是该镇继2003年“太平宝”西瓜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首批“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后获得的又一国家级殊荣。

找准主旋律 干群一个调

近年来,太平镇党委、政府通过调查发现,从事西瓜种植的农户,年经济收入比单纯的粮棉种植户高50%。他们决定把西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和壮大镇域经济的主旋律,做大做强。全镇的干部群众围绕这一特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立足实际,发展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运用科技手段深挖西瓜发展潜力,推行西瓜标准化生产,着力实现特色农业和规模效益双突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精心创品牌 抢战大市场

5月初,济南大润发超市里人头攒动,贴有“太平宝”商标的西瓜,虽然每公斤高出同类西瓜1元,但仍十分热销。这是太平镇实施名牌战略所取得的成效。长期以来,太平西瓜以皮薄质厚、爽甜可口而享有较高声誉。外地西瓜也打着太平的旗号搞销售,一时间市场上良莠不齐,大大影响了竞争力。为此,镇领导决定为太平西瓜注册“太平宝”商标,并以此为契机,提高西瓜品质,实施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生产。相继探索出低温嫁接、生物性农药灭菌防病、套袋增色催熟、富硒保健栽培等13项实用技术,促进了西瓜质量档次的快速提高。佳人配靓衣,太平镇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优质西瓜第一镇”,并以良好的品质赢得市场青睐,市场拓展到9个省份,远销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10多个大城市。

组织“大合唱” 赢得满堂彩

规模产生效益,提高竞争力。太平镇组织西瓜生产的“大合唱”,实施“西瓜东进”扩大规模,广泛动员全镇农民参与。采用大拱棚、冬暖式高温棚和中小拱棚3种种植模式,做到一年之中能有6个月的时间向市场投放优质西瓜。镇政府实行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成立标准化技术组和销售中心,年投放贴息贷款达680万元。高薪聘请西瓜专家,常年跟踪技术指导,监督瓜农严格按照无公害规程进行生产销售。投资300万元,建起专业批发市场,吸引全国的客户来收购。搞好瓜菜轮作、间作,提高农民收入。目前,全镇培植发展西瓜生产专业村56个,专业户8000多个,从业人员1.3万人,占全镇农业人口的1/4。西瓜面积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0%。被山东省农业厅认定为“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成为济南市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