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来源:肖加东 赵立彬 发布日期:2006-03-01 00:00浏览次数:

主导产业膨胀 龙头企业高昂 增收步伐加快

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民增收为总抓手,以建设都市农业为目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围绕“1541”农民增收目标体系,继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植壮大主导产业,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1—8月份,全县共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3.28亿元,同比增长13.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660元,同比增长13%。
   主导产业实现规模膨胀
   紧紧围绕粮棉、瓜菜、林果、畜牧四大主导产业,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和种养结构,走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之路。
   首先,粮棉生产作为巩固农民基本生活、基本收入的基础性产业,我县突出抓了小麦面积的稳定和小麦种植结构的调整优化。今年我县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55万亩左右,与去年持平。其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20万亩,优质专用率达到40%,比去年增长12%。在稳定面积的前提下,大力推广良种良方,提高粮食和经济效益,到目前先后引进粮食作物新品种13个,推广高效栽培、配方施肥等新技术20余项。今年,我县夏粮喜获丰收,总产达到22.4万斤;棉花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2万亩,比去年增长18%,呈丰收之势。
   突出特色种植,瓜菜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瓜菜生产作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主打”产业,近几年已成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成为农民最直接最有效的增收途径。特别是今年县里出台的农户每新上一个高温大棚,帮助协调贷款5000元的财政贴息扶持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自觉参与调整的积极性。截至九月底,全县新增60米标准瓜菜大棚6000个,其中新增食用菌大棚2000多个,全县大棚总数已达到7万多个。曲堤黄瓜、太平宝西瓜、仁风富硒西瓜、垛石西红柿、崔寨绿阳香瓜、济阳食用菌等六个特色专业生产基地的规模不断扩大,曲堤黄瓜等7种优质产品最近被认证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绿色济阳”工程进程不断加快。继续大力实施30万亩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在去年植树15万亩的基础上,今年春天又新植2.5万亩,并推行林草、林药、林果、林菜的间作生产方式,努力构筑“网、带、片、点”相结合的绿色生态体系。今年冬季,全县将再新植树3—5万亩,加快都市农业建设步伐。
畜牧业“牛”气十足。大力实施“奶牛富民”工程。在财政贴息政策的激励和旺旺集团、维维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民发展奶牛养殖的热情空前高涨。为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县里及时跟上规划布局和技术指导,走小区养殖和农户适度规模养殖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加快了专业村、挤奶站和家庭恒温库的建设。今年以来,已新购进奶牛2000多头,全县新增不同规模的奶牛养殖小区4个,奶牛总数达到5000余头,此外,生猪饲养业取得突破性进展,规模养殖达到10万头,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龙头企业高高昂起
   一是做大现有龙头企业,对旺旺集团、达利食品、银花棉花加工、鑫鑫源牛羊肉加工、嘉元食用菌等重点龙头企业从优惠政策、扶持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帮助其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发展后劲。目前,上述企业的农产品年加工能力已达800万吨,占全县农产品数量的15%以上,并解决了3000多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二是加大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引办力度,从我县的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出发,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精深加工型和对外销售型农业龙头企业,台湾旺旺集团投资500万元,在我县设立第三家公司———山东明旺乳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引进4条德国生产线,生产旺旺利乐包牛奶,目前即将投产,投产后将使旺旺集团山东总厂的年销售规模超过5亿元。三是培育和搞活专业市场。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以农产品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今年以来,共投资800万元,对曲堤、垛石、太平三大瓜菜批发市场进行了扩建和完善,提高了市场的档次和管理水平,增强了市场的服务和辐射功能。上半年,三大市场的瓜菜总交易量突破2亿斤,共创利税4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