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过千亿 项目拿地即开工

来源:新济阳 发布日期:2019-01-30 08:38浏览次数:

欧克家居、顶津食品开工8个月实现投产,迈大食品每月增设一条生产线,济北智造小镇开工10个月完成厂房建设,建成当月首批企业签约入驻,济北开发区两个项目当日拿到施工许可证、土地证,实现“拿地当天即开工”……

让人欣喜的还有这样一组数字:2018年先后举行两次集中签约,新签项目63个,合同投资额1085.6亿元,合同投资额连续两年过千亿,总量稳居全市前三,项目涵盖智能制造、文化旅游、科技服务等新业态,改变了过去项目类型单一、主要以食品项目为主的局面;13个市级重点项目、116个区级重点项目顺利推进,重点骨干企业运行良好,旺旺、统一、上好佳、汉方制药等8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17亿元,同比增长4.32%,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6.72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新动力”,项目建设是拉动投资“主引擎”。去年以来,我区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理念,坚持不懈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断压实责任、优化环境,着力创新举措、聚力攻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加快集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实现“多点开花”,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放眼望去,在济阳这片充满生机和机遇的土地上,处处昭示着招商引资的勃勃生机,处处涌动着项目建设的滚滚热潮,处处展现着蓬勃发展的“济阳速度”,为建设北部新区汇聚起一股奔腾不息的磅礴力量,在新起点、新征程上推动济阳迈出了跨越发展的坚实步伐。

从不积极到主动来大项目为何纷纷落户济阳?

谈起前几年的招商工作,一位招商工作人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前几年我们去上海、北京等地的大企业拜访招商,有些企业根本不积极,不愿接待,但这几年很多大企业都主动联系我们,希望来济阳考察投资,招商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经济发展中,资本最具敏锐性和预见性。近年来,随着济南携河北跨、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加快推进,济阳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区位优势更加突出、投资价值更加凸显,吸引了更多的眼光和资金投向黄河以北这片充满希望、朝气蓬勃的土地。

顺势而为、借势而动,济阳没有因为大企业、大项目的主动“投入怀抱”而坐享其成,而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长远的眼光、扎实的举措抓好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谋划推进。

在招商体制上,成立了招商促进委员会,实现了“招、建、服”分离,构建起了“大招商”格局。调整充实后的招商促进委员会,成为全区招商工作的统筹者,在审核把关、政策设定、洽谈签约等6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同时,招促委将下设招商洽谈和项目推进两个小组,使得招商和项目建设实现区域统筹下的职责分离。

在招商方式上,选派优秀干部建立驻珠三角、海西区(厦门)、长三角、京津冀4个外派招商站,成为济阳招商工作的一大亮点。2018年,各外派招商站相继参加各类食品、机械和电子博览会210场次,参与组织举办上海市济阳籍企业家座谈会等招商活动320次。截至目前,外派招商站共收集有价值招商信息1000余条,先后吸引180批客商前来实地考察,大河时代、济南新东纸业有限公司等11个项目更是成功落户,美国华宝齿轮等47个项目也进入实质性洽谈阶段。

大规模“走出去”“请进来”活动,是区委、区政府每年必抓的招商“大招”。纷至沓来的客商,令人振奋的投资,在我区招商引资工作蓝图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年初开始,就由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分别带队,采取登门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先后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开展点对点招商活动。去年5月以来,全区招商团队以极高的频率和密度先后赴日本、韩国,以及国内的深圳、广州、泉州、温州、北京等地对接项目,创下了历年单月出访最高纪录。去年以来,全区主要招商团队外出招商活动达到200余批次,密度之大、频率之高,前所未有。

参加各类重大招商节会也是我区招商“走出去”的关键一步。去年,我区相继组织和参加了世界温商大会、济北智能制造高峰论坛、儒商大会2018等活动。在9月举行的儒商大会2018上,四个重点项目完成签约,项目总投资107亿元。

在“走出去”的同时,我区积极“请进来”,主动邀请各类企业来济阳考察参观,洽谈合作事宜。去年上半年仅区投促中心牵头接待的各类客商近400余批次,其中不乏怡亚通、三一集团等重量级的企业和一批中小微的“瞪羚”和“独角兽”企业。

多业态、新兴产业集聚  德国博士团队进驻济阳

2019年新年伊始,我区招商引资再传捷报:1月16日,全区2019新旧动能转换招商引资引智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涵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医疗康养、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六个产业的八个项目签约落户济阳。

在签约的八个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山东)分中心项目和德国麦德克斯生物科技项目,两个项目的签约落户,标志着我区招才引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项目将发挥工信部“国家级”平台优势,采取举行国际多方论坛、邀请国际知名机构、专家和企业家到济阳交流,以及邀请国内外龙头企业、知名高校与区职业中专共建产教融合院系等形式,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搭建先进制造国际交流平台。德国麦德克斯生物科技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人体组织克隆技术及设备的高科技公司,由海德堡德国肿瘤研究中心博士张辉创建,公司将发挥博士团队优势,利用德国的医学资源,培育眼角膜、软骨、皮肤组织等,并培育专业实验室技术人员。

新兴项目落户和高端人才引进的背后,是我区站在全新起点谋划招商、加快推进“双招双引”的决心和信心。“近年来,我们积极转变招商理念,由注重引进单个企业向引进产业园区方向转变,由注重传统主导产业到新兴产业方向转变,由注重量的多少到注重质的提升转变,随着供应链(济南)智慧生态城项目、山东数字传媒智慧产业园、招商蛇口金融智慧谷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全区招商项目的档次和含金量大幅提升。”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有关负责同志说。

现在的招商,已经不是“挨家挨户赚吆喝”的时代,选对、选准招商方向至关重要。为此,我区坚持精准招商,招大引强,一方面针对济阳主导产业如食品饮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业内五百强企业以及符合当前新动能的互联网、大数据产业的领军企业进行招商,另一方面,聚焦工业化和城市化融合战略,积极引进产城融合项目。无论是济北智造小镇、济北智慧住居科技城项目,还是供应链(济南)智慧生态城等项目,既有少海汇、怡亚通等实体经济项目为保障,又有万科、碧桂园等高品质城市建设企业助阵,实现了产业做支撑、城市为依托,达到了产业与城市的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一窗受理、一章审批、容缺办理……看项目建设“济阳速度”的“秘诀”

去年9月10日,位于济北开发区的墨海生物科技及台稳精密机械两个项目拿到了施工许可证。值得一提的是,两个项目的土地证也是于10日下发,由此实现“拿地当天即开工”, 这也是我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拿地即开工”。12月10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专门进行了报道,对我区营商环境工作点赞。

“此前,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公示须在30天的土地招拍挂流程结束后进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公示须在取得不动产权证、项目设计方案审查通过后进行,两个公示期不能交叉,再算上土地招拍挂的30天,至少需要44天。现在,两个公示可提前至不动产权证下发前并联办理、压茬推进,这成为审批提速的关键。”济北开发区有关负责人介绍。

招商是前提,安商亲商才是关键。去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深化“一次办成”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持续转变作风,提升服务效能,让广大客商进得来、落得下、发展好,项目建设“济阳速度”再次提速,“投资济阳、快乐体验”服务品牌进一步叫响。

“来到济阳,我们感受到了极其强烈的靠前服务意识。企业从签约落地到建设投产的过程中,政府提供了‘一条龙’全方位服务,并实实在在为企业解决问题。去年,公司新增了数条生产线,为此先后进行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等手续的办理,在这个过程中,济阳区本着让企业‘零跑腿’的原则全程代办,速度快得让我们都有些不适应。迈大山东公司厂长丛登钰说。

得益于济阳良好的发展环境,迈大食品(山东)有限公司2017年10月投产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公司从2条生产线增加到16条生产线,同时公司生产的钙芝产品等产品出口到菲律宾等国家,预计出口业务额每月至少100万美元,今年生产总值将近五亿元人民币。

为什么众多企业敢于将大量“真金白银”投入济阳,为什么大量企业在济阳迅速发展壮大?答案不仅是济阳有良好的硬件环境和产业基础,更在于优越的发展环境,让企业能够在济阳安心投资、放心发展。

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我区从审批流程再造入手,将全部审批环节重新整合,进行流程再造,同步受理立项、环评、规划方案审查等多项手续,做到多项审批同时“起跑”、并联审批。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打通从立项到开工建设的所有关键环节,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章审批、一次办成”。从提高服务措施着力,开展模拟预审,在一次告知之前,召开前期综合咨询会议,为项目量身定制《项目审批手续计划节点图》,一次性告知企业全流程信息。实行全程代办,对每个项目安排代办专员,开展全程代办、跟踪服务,真正实现“只让企业跑一次”和“你不用跑我来跑”。从提高审批效率创新,开展网上通办,在全市率先开发“零跑腿”审批系统和大一窗式服务平台,通过手机客户端在线申请、在线审批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综合窗口和后台审批窗口实时连接、无缝对接,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

风正时济,更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一个个项目在欢笑声中破土动工,一家家企业在呵护下茁壮成长,济阳,已然成为企业投资的宝地,兴业的旺地,一座与中心城区高度融合的济南北部新区,正日渐清晰地呈现在众人眼前。(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