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交流研讨暨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在实验小学举行

来源: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 发布日期:2019-11-27 14:15浏览次数:

11月26日,济阳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交流研讨暨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在实验小学举行,本次活动为期一天,全区数学教师参加了该活动。

本次活动,共有四节示范课:实验小学吴亚男老师执教了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一课,永康街小学赵雅老师执教了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一课,第二实验小学付凤燕老师执教了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一课,垛石小学刘宗亭老师执教了四年级《条形统计图》一课,为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做了示范引领。

吴老师本节课采用基于核心素养的“Win课堂”教学模式,深挖“Win课堂”理念,创设了森林运动会中“蛛蚁之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整节课重难点把握精准,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用动物之间一场场的较量串联起整堂课,层层递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掌握知识,鼓励孩子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多角度去解决问题。

赵老师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创设了充满情趣的“猜谜语”的情境,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紧密结合了课本的主题图,创设了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教育。

付老师用“356”问题导学型学习模式,给我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课的一开始打破了传统的创设情境,而是用问题的形式开课,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学生们在老师的提醒下,用的“课堂小组结构化语言”也非常的流利。整堂课付老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研究,小组讨论、交流,适时点拨。

刘老师通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问题来展开整堂课,通过举办生日会等活动引发出统计数据的需要,让学生共同经历把数据整理到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对知识进行拓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示范课结束后,实验小学吴亚男老师跟大家分享了作为一名新教师,成长路上的点滴心得《成长与感恩》。

永康街小学的观课团队从多角度对课堂进行分析,采用不同角度的观察量表记录课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观评课模式。

第二实验小学付凤燕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大家分享了问题教学的经验和方法。

新市小学栾亚男老师跟大家分享了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巧妙的将美术跟数学融合,为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的开创了更好更新的方法。

兴隆街小学张辉老师就什么是有效的教学设计跟大家进行了汇报交流,并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

最后,区教研室张森林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强调教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教案的设计应该从教材、学生、课堂出发,选择合理有效的备课方式。接着请大家欣赏散文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等一等”,把时间留给孩子,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通过本次培训,各位参会的数学老师对数学课堂有了新的认识,懂得如何去更好的把握教材、有效的进行教学、更好的提升数学专业素养。相信老师们对课堂教学有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会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优化课堂教学,走出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