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系统填写说明
1.基本信息:务必保证准确无误。其中,系统中的“社保证明”可上传通过济南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个人业务-注册登录-自助打印-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单查询打印的近6个月的社保缴费记录。
2.申报信息:“申报系列”选择“工程技术”,“现从事专业”须根据个人所从事专业如实选择,如没有可选专业,则选择“其他”后,据实填写规范名称。规范名称可从附件2:评审系统工程类专业列表选择。“单位推荐排序”需按照所在单位推荐情况如实填写位次,由用人单位负责审核把关。
3.学历学位信息:需与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记载完全一致。上传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2002年前毕业的需上传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或学位网《学位认证报告》等的扫描件。
(1)《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2002年之后毕业的):必须是有效期内的,需注册“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账号-学信档案-登录-在线验证报告-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查看-申请,设置最大期限6个月-查看-下载(PDF格式)。(模板见附件3图一;特别提示:是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不是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2)《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2002年之前毕业的):需注册“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账号-学籍学历认证-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网上申请-点击进入网上申请系统来逐步申请。
(3)学位电子认证报告:部分硕士。无学历只有学位的,按照“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中国学位认证-认证申请-登录-学位认证申请,根据有关流程操作。申请后在学位申请单管理-已完成申请单中下载电子报告。(模板见附件3 图二。)
(4)山东省委党校业余教育学历,可在“山东党校干部继续教育网”上查验并打印查询结果。
(5)国(境)外取得的学历须上传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可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网站进行认证查询。
(6)以上学历学位查询均为免费。
用人单位应协助申报人员进行学历学位信息的查询,对申报人员查询打印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学位电子认证报告、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及其他查询截图进行核对验证,在有关打印件的右上角填写“已核实”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后返还给申报人员上传至系统。
用人单位验证方法示例:学历信息可登录学信网-在线验证-输入在线验证码-验证核实;学位信息可通过“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中国学位认证-报告验证核实。
4.现专业技术职称:选择正确的级别、系列和职称,如果没有现专业技术职称,则现专业技术职称栏填“无”;“获得资格时间”中评审类的证书原则为当年度发文公布时间(生效时间),全国统一考试类的证书原则上为批准时间;
“聘任时间及年限”中“聘任时间”填写第一次受聘现专业技术职务的时间,“年限”则填写聘任累计年限,年限计算到2019年12月31日。(聘任年限计算见附件4,不按此填写的一律不予受理)
全国统一考试类的证书聘任:该证书原考试文件中明确标明“可聘任工程师”的,聘期可从取得该证书起起聘;该证书原考试文件中未明确标明“可聘任工程师”的,聘期从
省厅的鲁人社办发〔2019〕14号文件起,自2019年9月起聘,以此类推。
如现专业技术资格是通过改系列评审取得,还应再“新增”改系列前的专业技术资格信息和聘任情况。
需上传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聘书(与所填聘任年限相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须上传《济南市事业单位申报职称岗位及人员情况表》和《济南市事业单位申报职称人员花名册》(单位、主管部门均需盖章)。
按照《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下放职称服务管理权限和建立高层次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的通知》(鲁人社字〔2019〕128号)、《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建立部分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和职称对应关系的通知》(鲁人社办发〔2019〕14号)等特殊政策申报的,需在此栏目上传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职业资格证书等相关材料。
5.现任(含兼任)行政职务:如实填写并提供、上传相关佐证材料。
6.任现职以来考核情况信息(年度考核表):如实填写近五年的考核等次情况,并上传相关佐证材料。
“绿色通道”申报的,专科申报中级须上传近八年的考核等次情况;本科申报中级须上传近五年的考核等次情况;本科申报高级须上传近10年的考核等次情况;硕士申报高级须上传近8年的考核等次情况。
7.外语/计算机水平:“懂何种外语,达到何种程度”应按“证书名称+语种+等级+成绩”的格式填写,如“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英语理工B级60分”;“计算机水平”应按“证书名称+成绩或模块数目”的格式填写,如“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4个模块”,并上传相关证书扫描件。英语/计算机水平各类证书供评委会综合参考。
8.近五年学习培训及继续教育经历:如实填写学分情况,并上传《济南市继续教育学时证明》等;无职称按“绿色通过”申报无需《学时证明》。
9.工作经历:如实填写。
10.任现职以来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及受奖情况:
(1)原则上填写任现职以来取得的成果,不得填写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之前的成果,成果及受奖项目不得超过3项;
(2)同一成果的不同奖项只填写最高奖项;
(3)“位次”填写:成果等系个人独立完成的填写 “1/1”;与他人合作完成的,采用申报人位次/合作人数的填法,如:申报人为第1位完成人,系3人合作完成的,填写:1/3 ,依此类推,为第2位的,填:2/3 (申报表格中的“位次”包括“单位推荐排序”均依此法填写)。
(4)上传获奖证书、表彰奖励文件、成果取得和应用的有关佐证材料内容的原件扫描件,供评审委员会专家详细审阅(佐证材料包括受奖项目颁奖单位的表彰奖励文件,专利(http://www.sipo.gov.cn/zwfwpt/index.htm)”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检索查询等等相关材料)。
11.任现职以来发表、出版的代表性论文、著作、作品等:
(1)原则上填写任现职以来发表、出版的论文、著作、作品,不得填写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之前的;填报的论文、著作、作品不超过3件;
(2)“位次”填写:同成果及受奖;
(3) 代表性论文、著作、作品需上传封面、目录、正文的原件及佐证材料扫描件,供评审委员会专家详细审阅(佐证材料包括论文检索打印截图等,论文检索可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或“维普数据库”等主流数据库进行)。
12.任现职以来主要专业技术工作成绩及表现:填写要实事求是、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取得的成绩要具体明确。
13.参加学术团体或社会兼职的情况可自愿填写并上传相应佐证材料。
14.上述每项附件应按照时间-内容的格式命名,如“2010年中级资格证书”、“2002年本科学历证书”。同一内容的证书和材料有多页的,需合并扫描为一页,并上传至相应位置,方便评审专家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