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河街道北张村村落史话

来源:济阳区回河街道 发布日期:2021-12-14 10:00浏览次数:

北张村位于回河街道驻地西北方向5公里处。东邻单家村,南邻黎家村,西邻芦家村,北邻申庄村。土地面积2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036亩,共有267户、872人。村里现有张、安、袁三姓,以张姓人口居多。北张村是汉民居住村。          

据张氏家谱记载,张氏先人在明朝初年因水患由河北枣强县迁至此处落户。因此处土地有盐碱,故得名碱场张家村。又因1958年隶属回河公社,回河南有个南张村,该村距回河北6公里,习惯称北张。1933年济阳县划区自制时,该村隶属淮里区兼场张乡。1958年划归店子人民公社,后改为店子回民自治乡。1999年合并至济阳镇,2007年划归回河街道至今。

20世纪60年代修建村内第一所小学,北张小学。1989年村内通电,北张村村民用上了电,1996年修建村内第一条柏油路,约1000米,2007年北张村进行户户通工程,进行街巷硬化,把公路修建到村民家门口。2008年村里通自来水,使家家户户喝上了安全方便的水,并修建了路灯,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2011年修建北张祠堂,族人通过在祠堂内进行一系列传统健康有益的活动,进一步调动族人广泛参与村集体生活的积极性,起到团结族人、增强凝聚力,促进交流,增进友谊作用,最终达到互帮互敬,团结友爱,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

该村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1944年冬张象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又发展了党员张宗宽、张宗旺。于1951年建立了党小组。全村先后有28人入党。张来生,1940年参军,1945 年在商河县艾尹巷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3岁。被追认为烈士。村民张象英1949年获县级劳动模范。

自抗战时期至今先后有45名青年应征入伍,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该村文化传统悠久,早在1910 年以民间艺人张崇根为首就创办了乡村东路梆子剧团,演职人员是该村和邻村的农民,有30余人。每年春节前在该村和周边村庄巡回演出,很受群众欢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村共培育出大中专毕业生21人,其中博士生1人。张思贵,男1952年6月生。籍贯,济阳区回河街道北张村人。1952年~1974年,一直在北张村生活,上学,务农。1974年~1976年,在山东农机化学校上学,是农机化专业学生。1976年~2008年,在德州农校,先后任教师,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工会副主席,财务科长,设备科长,校产办主任兼基建科副科长。1994年评聘为高级讲师(副高级)。其中,1981~1986年,山东师范大学物理系函授本科毕业。2008年,农校并入德州学院。为德州学院职教学院教学督导。2012年退休。现兼任学院离退休处第八支部书记。

北张村历史文化传统悠久。早在1910年,以张崇根为首的民间艺人就创办了乡村东路梆子剧团,演职人员有本村的和邻村的共计30余人。每年春节前后在本村和周边村巡回演出,深受群众赞誉。北张东路梆子的唱法,以本嗓为主,腔调高亢激昂,抑扬动听。乐器以大胡琴、月琴为主。大胡琴与山东梆子、平调的二弦,莱芜梆子的提琴,枣梆子的锯琴等基本相似,杆粗短,椿木为筒,六楞,用梧桐板覆蒙,6—3定弦,里外弦全用老弦。后来,陆续增添二胡、三弦、笙等乐器伴奏。唱扬州乱弹、柳子、罗罗时,分别用笛、唢呐伴奏。

北张东路梆子的唱腔音乐属板腔体,主要有大一板(大慢板)、二板(也叫慢二板)、三板、四板、尖板(导板)、小导板、一句一打、三泣板、哭腔等,基本唱腔为[慢一板],艺人们又称为“本地乱弹”,但系用弦索伴唱的板腔形式,与和横笛伴唱的扬州乱弹的风格迥然不同,就是一种土梆子形式,为了有别于“雅部”的昆腔,所以参照了清初对一般地方戏曲的泛称——乱弹,而自称为“本地乱弹”。

北张东路梆子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唢呐。唢呐牌子主要有大开门、小开门、水龙吟、点绛唇、大泣颜回、悲泣颜回、起营、唢呐皮、滴溜子、慢中紧、紧中慢、到春来、寄生草、一枝花、粉蝶子、五马江儿水等。弦乐曲牌主要有大开门、小开门、八板、海青歌、花梆子、哭皇天、万年欢、工尺上、柳摇金、八岔、傍妆台、回回曲等。

北张东路梆子的乐队分文场和武场。文场(管弦乐)主要有大胡琴(主弦)、月琴、小三弦、二胡、笙、低音胡、闷子等,武场(打击乐)主要有腔鼓(板鼓)、堂鼓、板、梆子、大锣、筛、铙、钹、小钹、小锣、铃、木鱼等。

北张东路梆子的传统剧目很多,内容也很丰富。主要有《破洪州》、《打渔杀家》、《打侄上坟》、《坐楼杀惜》、《庆顶珠》、《火焰洞》、《翠花宫》、《锁麟囊》、《刘金定》等。

北张村广场舞队成立于2016年,人员22人,节目由传统秧歌舞、广场舞等。

北张市回河镇的重要集贸市场之一,开集日为农历每月每旬的二、七日。日上市人数最多可达6000人。

北张村的大棚西红柿种植。回河镇西红柿品牌基地就在北张村。该品牌基地占地260亩,共有西红柿大棚1200余个。品牌基地内置高标准科技示范园一处,占地20亩,设施栽培面积16亩,建有节能日光温室180个,鸟巢式温室大棚一个,集培训、检测、农资供应、产品配送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一处,连栋温室达到10000平方米的集约化育苗厂房3处,占地5亩多的蔬菜批发市场1处,并建有休闲垂钓中心、水景农庄式餐厅、观光平台、绿色长廊、市民自留地、停车场等,为游客提供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餐饮采摘一条龙服务。

2008~2010年,北张村抓住县镇精准扶贫的机遇,北张村新建冬暖蔬菜大棚52个,主要种植西红柿。项目覆盖用户52户,贫困人口208人,总投资156万元,农户自筹135.2万元,申请市级扶持资金7.02万元,县级扶持资金10万元。经过几年的努力,北张村不但有了自己的主导产业,而且实现了贫困户一举脱贫。2017年,全村冬暖菜蔬大棚发展到20个,蔬菜总产量达到400000公斤,蔬菜业总收入达到480万元。全村西红柿大鹏达到80个,西红柿总产量达到16000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