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河街道大营村村落史话
大营村位于回河街道办事处驻地北10公里处。东邻小营村,南邻郑大箔村,西邻金营村,北邻垛石街道方家村。土地面积1980亩,其中耕地面积1100亩,共有180户、590人。村中现有杨、彭、马三姓,村民都为回族人。该村曾荣获“发展特色先进村”荣誉称号。
据传,明永乐年间,大营村村民的祖先,系由直隶省(今河北)枣强县迁至此地。当时此地驻扎着军队。由于驻扎的人数不一样,有大军营、小军营之分,因为该村当时落在人数较多的军营驻扎的地方,故称为大营村。1933年济阳县实行划区自治时,该村隶属城关区。1959年划属店子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时,属店子乡。2001年3月乡镇合并时,归属济阳镇。2007年,回河镇建置恢复,又划归回河镇。2017年,回河镇划转为回河街道,该村隶属回河街道。
改革开放以前,该村村民长期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养殖为辅,人均收入不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该村共养殖奶牛380余头,并且建立了维维挤奶站。由于奶牛养殖业的发展,还带动了该村运输和屠宰业的发展。
2001年,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村内建设白云肉鸽养殖场,鸽子数量达数千余只,产品远销上海等城市。2017年,大营村肉食牛存栏量达200余头,肉羊存栏量达500余头。另外,大营村的运输业和屠宰业发展也很快。
1990年村民用上了照明电,1995年村里修了柏油路,2007年,通上了自来水,2016年新修村“两委”办公室,2017年进行卫生厕所改造。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在电动车已成为村民的普遍交通工具。
村内有一处小学——大营小学,始建于1951年,历经两次合并,一次搬迁,1993年店子乡建制,学校升格为大营完全小学,2008年之前隶属于济阳镇,2007年回河镇建制,学校隶属于店子小学。2011年全面建设新校舍。2012年学校场地全面硬化。学生主要来源于学校服务范围内的五个自然村(粮食口村、大营村、小营村、金营村、郑大泊村)。大营小学现有校园占地面积3509平方米.校舍占地面积684平方米。
大营村有2名革命烈士。杨法忠,1947年入伍,1947年牺牲。生前为渤海军区回民支队战士;杨松财,1943 年入伍,1943 年牺牲,生前是渤海军区回民支队战士。
大营村的精酱牛肉在当地很有名气。精酱牛肉主要以本街道大营、小营等几个回民村饲养、屠宰、销售的优质生牛肉为原料。养牛户在肉牛的饲养管理、繁殖育肥方面严格把关,在饲养过程中绿色喂养,不喂任何添加剂,以植物饲料为主,辅以粮食饲料。所产牛肉色正味纯,细腻柔韧,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其制作工艺非常考究。首先选择质嫩丰厚的牛肉洗净过水沥干,将牛肉切几大块;然后洗净锅,加水、老抽、白糖、干辣椒、八角、桂皮、料酒、姜、葱(葱切段)、牛肉 ,大火将肉和所有的佐料烧开,开锅后转小火60分钟。其间要注意翻转肉块,特别是腱子肉块,防止肉块熟烂程度不均匀。回河精酱牛肉在当地是一种菜名,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效,特别适宜中气下陷、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