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石街道村落史话:麻张村
麻张村位于垛石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4公里处。东临徒骇河,隔河与米桥村相望,南邻白圈村,北接杜家村,西与邢家村接壤。2019年,村庄占地面积80亩,耕地面积450亩。共有67户,人口263人,其中党员11名。姓氏有张、靳、于、刘、辛、白共6个姓氏,其中张姓人口最多。
据传,明朝永乐年间,张姓先人自河北枣强迁至今山东章丘七栋台大张村定居,张姓传人张万芝是用麻绳编麻鞋的能工巧匠,在清朝末年,张万芝逃荒要饭流落至此定居,将手艺不断传给后人,族人多以编麻鞋为生,故名为麻鞋张村。2001年合并乡镇后更名麻张村,沿用至今。
在20世纪70年代,麻鞋张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在唐庙公社乃至全县范围都是名声很响,在时任村书记贺永仁的带领下,兴办村集体经济,开办粉坊、弓坊,当时该村及周边村都大面积种地瓜、棉花,原材料丰富,抽调一部分劳动力进行深加工,生产粉皮、粉条、皮棉,进行销售盈利。当时,购置25马力拖拉机2台,骡马成群,年人均口粮500斤,远高于其他村。为了支援邢家大队(当时的行政村称呼),还赠与了邢家大队第四生产小队3头耕牛,现在看可能不是什么大事,但在那个年代很不简单。
1985年,村里通电,电灯代替了油灯和蜡烛照明,家用电器开始逐步普及。该村房屋建筑多以90年代建造,红砖红瓦、尖顶瓦屋较多,少数平顶。2012年,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如今,村内形成了主要干道两横六纵格局,全长2000米,南接仝邢路,交通便利。办公室、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各一处,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麻张村是传统的农业村。近年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现在除了少数种植小麦玉米外,家家户户种植蔬菜大棚,村民生活越来越好。
农村风俗 提亲 俗话讲:“一家有女百家求”。当姑娘长到十六七时,就有人上门提亲。提亲一般都是男方家通过各种途径看准女方家的姑娘后,请媒人去提亲的。请媒人一般要两个以上,一个代表男方一个代表女方。男方媒人提亲时要带上茶、糖、水果、瓜子、香烟等,并通报男方家姓名、家庭经济状况、受教育情况,有的还详细介绍男方小伙子的相貌、性格、手艺、收入、身体状况等。女方家长听后觉得大体合适,便给男方家媒人回话。女方家也请媒人到男方家看家道,并有男女双方媒人安排姑娘、小伙子在集上或亲戚家见面,看男女双方相互能否看上相貌人品。见面后如无反对意见,男方家父母或媒人带上礼品、菜食,小伙子还要带上见面钱,在媒人安排下正式见面。姑娘一般由姑妈或嫂嫂、大娘、婶子领着当面看女婿,媒人此时问小伙子和姑娘同意不同意。小伙子如果同意此时会把见面钱给姑娘,一般同意就收下,不同意不接收。有的姑娘收了小伙子的见面钱后还给小伙子回赠小礼品,如钢笔、小手绢、绣着鸳鸯的手帕、鞋垫等。有的女子怕羞,不敢张口说同意不同意。在这种情况下,媒人和女孩的陪人就得观察表情,如果低头微笑,就说明同意;如果沉脸、哭泣或发脾气,则说明不同意,就不强迫。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现在有些青年男女互相早已认识,彼此也了解,互有爱慕之心,但还要请媒人给双方家庭说明情况,走个过场,以免受到讥讽。
张行贵 1958年12月生,1988年4月参加工作,先后任德州机械学校会计、德州市办公室主管会计、德州市委办公室行政科副科长兼主管会计、德州市委市直礼堂主持工作、德州市委办公室机关服务中心副主任。2008年至今,任德州市机关事务局副局长。
张玉良 1970年6月生,1991年7月参加工作,工商管理硕士,现任山东国惠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财务部部长,国泰租赁公司董事、鲁银集团监事会主席。
张 敏 1971年5月生,1994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济阳县团委书记、人事局副局长。
口述人:张世传 张贞亮 张行东 撰稿人:卢士强 范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