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石街道村落史话:石墓田村

来源:济阳区垛石镇 发布日期:2021-05-28 12:12浏览次数:

石墓田村位于垛石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13公里。东临济阳街道田家村,南邻马良赵村,西距省道248线1公里,北与柳家村接壤。2019年,村庄占地面积600亩,耕地1000亩。共有115户,人口470人,其中党员20名。姓氏有高、张、陈、王共4个姓氏,其中刘姓人口最多,曾有的刘、尹姓绝嗣。该村获得“山东省省级文明村”荣誉称号。

据传,在明朝永乐年间,王、张、高、刘4姓先人,由河北枣强迁至此地,定居立村。因村址选在一个淤积的河道上,取村名叫河间里,后因杨姓大户在村东南角,早年建有一座大坟,并有专人看管,坟前有石猪、石羊、石和尚等,整个坟场占地面积很大,因此改名石墓田。沿用至今。

金朝杨烈之墓与北宋杨文郁之墓毗邻,因年代久远,仅有遗址可寻,且村民曾在耕地时发现曾位于墓内的雕龙碑碑座。

杨烈墓   位于垛石镇索庙管区石墓田村南300米处。曾立有石人、石马、石羊、石碑等。1947年因黄河防汛,均砸碎运往河堤。现在墓封土以平,成为粮田。县志记载:杨烈字清卿,进士,济阳人,生卒于金,二十二登太和,三年词赋,仕至弘农郡伯食邑七百户。

杨文郁墓   杨文郁是杨烈之孙,两人葬一处墓地。县志记载:杨文郁字从周,号损斋,天资颖悟,举止异常。尔龀时,读书过目辄成诵平生冲澹寡欲,寄兴琴书绝,不问家人生产。按察使节斋陈公闻其名贡、诸朝除阙里,教授四方之士,从受业者多所成就。后历官翰林承旨,封文安公,著有《林下集》。

1947年,该村成立党小组、农会。党小组组长由刘振邦担任,高敦宝为农会主席。1949年初,该村10几名青年应征入伍,开赴前线参加解放战争。

20世纪70年代,开始村庄规划,建房整齐,南北12排,东西15至17排不等,每个院落均17米*20米,街道宽阔,村容整洁。1983年,村里通电,电灯代替了油灯和蜡烛,家用电器开始逐步普及;后来手机、三轮车普及程度很高,私家汽车逐年增加。2010年,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1988年,村主街硬化,经过2016年提升加长,形成“三横三纵”环村路格局,全长3500米,西行直通省道248线,出行交通极为便利。

该村是传统的农业村,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为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农村的各项富民政策充分落实,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后建设冬暖式大棚40多个,种植樱桃西红柿,销往济南、滨州、德州、天津等地,远近小有名气,棚均年收入11万元左右。如今,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幸福感满意感明显增强。

2008年以来,济南市政协连续3年帮包石墓田村,先后投入资金40万元,其中11万元用于新建村两委办公室,29万元用于新建冬暖式果菜大棚,有力促进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现在,该村是垛石街道工作样板村,党建工作、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绿化美化、村容村貌等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前列。尤其绿化非常好,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广场、整洁的两委办公室利用率高。

常用歇后语,耐人寻味,增强表达效果。

曹操杀华佗----以怨报德;         诸葛亮隆中对-----先声夺人。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扇着扇子说话----风言风语(疯言疯语);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唐僧说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十八文钱均放两处----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该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过去有踩高跷的传统,高跷传承人有张传会、高敦宝、张清荣。现在流行跳广场舞,经常参与者有朱令兰、张高英、张训美、薛善美、张运香、赵建花、王安荣等。

尹丙椂   1916年7月生,1949年参加革命队伍,随军南下至四川洪源县,后转业,曾任县革委会副主任,分管农业。

张传俊   1916年11月生,1949年参加革命队伍,随军南下至浙江绍兴,在与国民党残余战斗时壮烈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庆椂   1938年2月生,曾任济阳县电业局局长。

张宝社   1964年2月生,大专学历,会计师,济南大力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1980年7月,德州纺织工业学校财会专业毕业,分配到济阳机械厂工作,先后任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财务科长。2005年,创办济南大力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先后研发出全自动升降作业平台、智能立体车库、汽车旋转舞台等高端产品,发明专利十几项。“大力神牌”产品被认定为著名商标,企业被评为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个人被评为市级先进科技干部、济阳县本土民营优秀企业家。

张  昊   1988年10月生,在读硕士研究生。

高胜男   1991年8月生,在读硕士研究生。

口述人:张清海 张清湖 张宝胜   撰稿人:卢士强  范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