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石街道村落史话:坡家杨村

来源:济阳区垛石镇 发布日期:2021-05-28 12:19浏览次数:

坡家杨村位于垛石街道办事处驻地东4公里。东临西索庙村,南邻江家屯村,西接田家屯村,北靠曲垛路。2019年,村庄占地面积491亩,耕地1109亩。共有106户,人口415人,其中党员17名。姓氏有杨、李、王共3个姓氏,其中杨姓人口最多。

据传,明洪武年间,杨姓先人杨什一,由姜集娄子杨村迁徙此地,在漫坡里建房居住,后逐步形成村落,村由此得名坡家杨村。

位于坡家杨村的日军炮楼遗址,现已不存。原三处日本侵略军炮楼遗址现位于杨好朋、杨同青、杨好京家所处位置,原每个炮楼有两层,每个炮楼有100多平,现已不存,该炮楼曾经历过坡杨遭遇战。

血战坡杨家  1945年3月,县长王其元带领县大队的四、五小队驻扎五区东的西瓦屋头村。15日清早,听群众说,索庙附近有百十个伪军活动,便认为这股敌人没什么战斗力,一击即溃。部队在没搞清敌情的情况下,没顾上吃早饭,就急忙集合出发,从邢家过徒骇河,一路急行军向坡杨家行进。由于没有采取伪装隐蔽措施,人员、装备及行动路线均被敌人从望远镜里看得一清二楚。上午10点左右,化装成老百姓的日军(日军驻济南的特务机关“泺源公馆”所属的臂戴三角标志的“三角部队”)驱赶着从索庙出来的群众往西涌来。双方接火后,王其元将指挥所设在坡杨家村的一条胡同头上,看到敌人打来的炮弹十分准确,这才知道不是伪军,而是一伙作战经验十分丰富且又装备精良的日军,情况紧急,便忙命令部队边打边撤,掩护县政府机关转移。

坡杨家位于索庙西不足2公里处,是一个不到200户人家的村子,村西有片枣树林和一条通往田家屯的交通沟。这时,四小队被敌人的火力压到一个干涸的湾里。日军占据了村外的一片小松林,掷弹筒不断向湾里打来,有不少同志当场牺牲。小队长刘传尧立即组织部队冲出湾坑,撤到村里继续阻击敌人。他们以房屋院墙作掩体,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五小队打得更艰苦,80多名战士在村东北角被敌人压在一个场院的土墙下边,炮弹不断在身后爆炸,伤亡了许多同志。日军凭借着优势装备,不断地冲到县大队的阵地前沿,五小队的战士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敌人的几次冲锋都给打了回去。县大队由于伤亡较大,五小队队长命令部队撤到村里,与四小队一起参加了巷战。中午,县政府安全转移后,由四小队一班掩护,部队沿村西边的交通沟迅速撤出坡杨家,四小队一班的11名战士在班长刘长才的带领下,勇敢地阻击敌人。战斗中战士们一个个倒下,子弹也打光了,全班只剩下刘长才、孙风华和一个机枪手。刘长才见大部队已安全转移,便带领两个战士,翻过一家的院墙,往西突围。在突围中,机枪手被冷枪打中躺在血泊里。这时,敌人见一班的战士已经不多,哇哇地叫着要捉活的。刘长才急忙返身,抓起机枪,朝敌人一阵扫射,冲在前面的被打倒几个。趁敌人慌乱之际,刘长才和孙风华二人,越过村西的枣树林,跳出交通沟突出敌人的包围。

坡杨家这场恶战,是济阳县大队自组建以来,损失最严重的一次,共伤亡50余人,损失机枪2挺,长短枪30余支,掷弹筒2门。但是敌人也付出了相当代价。部队在刘万陀家会合后到后楼驻下。王其元同志看到拉回来的战士们的遗体都被鬼子用刀剖腹,悲愤万痛。这次惨痛的损失,教训极为深刻,主要原因是思想上轻敌、麻痹,在敌情不明了的情况下,把战斗力很强的日军“三角”部队当伪军打。打响后,又未能机动灵活地指挥部队,采取果断措施,因而在抗战快要全面胜利的大好形势下,造成一次重大损失。

1947年,李玉山、王庆湖、杨振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村里建立党支部,杨同亭为第一任支部书记。

1985年,村里通电,电灯代替了油灯和蜡烛,家用电器开始逐步普及。现在,彩电、冰箱、洗衣机、三轮车家家户户有,私家汽车逐年增加。1986年,实施村庄规划。2002年,投资30余万元铺设水泥混凝土公路。2011年,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2016年,安装50KVA光伏发电设施,并入国家电网。2018年,实现自来水每户“一管一表一盆”。2017年,实施公路提升工程,形成“三横十纵”交通格局,村里公路全长4000米,北行直通曲垛路,出行交通极为便利。

该村曾有跑高跷、玩旱船的历史,时年参加者杨同金玩旱船,高富玉大棒开场子,杨同三扮八戒,杨同明扮猴。由于地面硬化,跑高跷不安全,逐步为广场舞所替代,广场舞的组织者王士凤、刘春英,规模有30余人。

该村是传统的农业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近年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后建设冬暖式大棚80多个,主要种植生产樱桃西红柿,销往济南、滨州等地,很有名气,棚均年收入11万元左右近。此外,村内有100多人常年在外打工,村民生活越来越红火。

该村始终重视教育,恢复高考以来,先后有24名学生考入各大中专院校。

杨好友  1921年8月生,参加抗美援朝,时任连级干部,在战场抢救战友王哲静(江家屯村)时,头皮被敌子弹穿破,二等残。

杨同木  1925年3月生,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县武工队,在章丘的一次对日作战中光荣牺牲。

杨同兴  1928年2月生,抗日战争时期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参加战斗,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某次战斗中,用机枪打掉敌人一架飞机,立功,被提拔为连长,后转业至济南机床二厂任党委书记。

杨春福  1936年6月生,1956年参加抗美援朝。

杨好良  1948年10月生,部队转业至山东禹城县,任县民政局局长。                       

杨建峰  1973年11月生,曾任济阳县土管局副局长。

杨光华  女,高级教师。1968年9月生,1993年7月参加工作。担任语文教学工作15年,自2008年至今担任地理学科教学。教学成绩在乡镇中学中多次名列前茅。2006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2011年论文《批评的艺术》荣获省级二等奖。

口述人:杨好盈 杨同金 杨同贵 杨春五 杨同军 王士凤

 撰稿人:卢士强 范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