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人有为|典型选树】泉城最美公务员朱静儒:让乡村搏动“年轻心跳”

来源:济阳区仁风镇 发布日期:2023-08-29 10:56浏览次数:

济南市济阳区仁风镇党委副书记朱静儒获评泉城最美公务员

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朱静儒放弃了大城市舒适的工作环境,怀揣着满腔工作热情考入济阳街道办事处。2018年,朱静儒成为全区首位“90后”社区书记,先后走过了三个社区。2021年12月,朱静儒调任仁风镇党委副书记。如今的她早已没有城市女孩的娇气,大方、直率,朴实、干练是群众对她的第一印象,见到她,大家都会热情地喊她“小书记”!

小书记扛起大担当

上任社区书记之初,朱静儒就迎来了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的考验。11个社区网格、8条主干道、13条背街小巷、38个老旧家属院……面临巨大的困难和繁重的任务,这位作风正派、思维清晰、精力充沛的女干部,用自己的实干给出了有力的答案。拿着一张手绘地图,充分利用周末时间,朱静儒走遍了社区的每条大街小巷,广泛发动社区人员,联合各共建单位及志愿者,用脚步丈量每个角落,用汗水擦亮社区容颜,在创卫复审道路上描绘出一条亮丽风景线,为全市高分通过国卫复审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面对突袭而至、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朱静儒主动放弃休假,除夕之夜便进入战斗状态,摸排走访、分配物资、安排消杀、巡查关卡、处置突发事件……细致繁重的工作让她每天休息时间极短,吃口热饭的时间都难以保证。长期超负荷工作和紧张的状态,让她的双眼布满血丝,但她依然方寸不乱、镇定冷静,从没有一句抱怨。一次次闻令而动的排查,一个个不眠之夜的坚守,朱静儒和社区人员一道,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守护着群众的安宁。

硬举措优化软环境

“人民的社区人民建,人民的社区为人民”是朱静儒一直坚守的理念。她坚持用“绣花”的功夫做好社区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真诚服务、主动服务、周到服务。

为解决社区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难题,朱静儒在社区推出“延时服务”,每天增加2小时工作时间,满足群众错峰办事的需求。为填补家长下班前、孩子放学后的“管理真空期”,积极与共驻共建单位对接,建立社区“五点半课堂”,由社区志愿者将孩子接到社区,由老师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成为衔接学校和家庭的安全舒适“中转站”。为解决新建小区矛盾纠纷频发的问题,开展“睦邻党建”活动,依托党员骨干家庭,开辟睦邻文化点,成为邻里互助的温馨园、精神慰藉的舒心园、文体活动的快乐园、科普教育的学习园,营造“关门一小家,开门一大家”的新型邻里关系,从源头上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为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依托3400平方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及398个高清摄像头、30套智能门禁、9套人脸识别设备、1个消防通道监控摄像头,打造了智慧社区,全面汇聚社情、民情等数据,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服务。为提升志愿服务效能,成立“678党员驿站”,制定详细的志愿服务清单,秋实文艺队、老街坊、守望城里、搭把手、黄蓝骑士、印善社团、敲门嫂等志愿服务团体遍地开花。“678党员驿站”累计服务时长超过5000小时,入选山东省《“双报到”经验做法、典型案例汇编》。为让老年人实现家门口就餐,在社区建立“暖心食堂”,并坚持不聘请第三方,由社区自己“保本经营、让利于民”。从早上的两元早餐,到中午的优惠套餐,再到晚上的爱心水饺,居民吃到了实惠,吃到了放心,吃到了方便。有人这样问朱静儒:“没人给加班费,没人硬性要求,每天比别人多工作2小时,自己的孩子都管不上,你傻不傻?”但朱静儒认为,基层干部就是要“甘当革命的傻子”,不怕辛苦,不怕付出。其实干多干少全都看在群众眼里,记在群众心里,付出终会有回报。“当我走进小区,大爷大妈都跟我热情的打招呼时,当居民在微信群里纷纷为社区点赞时,自己确实有一种很充实、很踏实的成就感和被需要、被选择的荣誉感。”朱静儒这样说。

老社区焕发新气象

“楼道防水失效,入户单元门处漏水,楼道内墙壁发霉脏污,缺少充电桩导致的飞线充电……”2020年3月份,新调任银山社区党委书记的朱静儒,首先理清了社区老旧小区的“旧账。”这些“老大难”问题,难不倒“不信邪”的朱静儒。她通过“众筹众治”的方式,设立社区文明公益金,动员共建单位、小区居民、物业公司等共筹资金和资源,将老旧小区破损多年、积水严重的道路修缮完好,将墙面和防水进行了重新粉刷和制作,还规划建设了电动车充电桩,解决了一系列群众反应强烈、多年未解决的问题,群众拍手叫好。

设施变化有目共睹,文明新风渗入人心。她总结了“三要三不要”工作法,发挥社区四级网格架构作用,创新开展文明楼道创建工作,“书香楼道”“健康楼道”“睦邻楼道”“环创长廊”等富有特色、彰显文明、带动群众的文明楼道应运而生。文明楼道的创建,以点带面把文明宣传触角伸向楼内,迅速形成了全民参与、积极向上、幸福和谐的文明新风,带动了全区110余个楼道实现蝶变。这一经验做法,先后被新华网、学习强国、山东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30余次,得到了市委宣传部、区委宣传部等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作为创城亮点做法在全区进行了推广。所在社区先后荣获山东省和谐示范社区、山东省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新岗位肩负新使命

因为工作突出,朱静儒从社区书记被提拔为仁风镇党委副书记。她以“归零”的心态,努力的熟悉、适应、融入、思考,及时转换角色定位,立志做一名乡镇工作的“内行人”。朱静儒利用假期时间走村入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深入田间地头看农作物生长,补齐自己的农业知识短板;到村支部书记家里喝茶聊天,学着用土话跟他们话家常;拜群众和村干部为老师,不停地向他们请教。“群众对我的耐心、热情和包容,打消了我对乡镇工作的顾虑。我发现,‘听百姓的话’真的是一件通用的法宝,在社区工作中受用,在乡镇工作中同样受用。”朱静儒说。她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理念,积极开展“头雁领航”工程,培训党员3000余人次,提振党员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大幅提升。她牵头完成仁风镇省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申报工作,成功申请省、市财政资金共计54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4678万元,以“一核引领、两翼齐飞、多点发力”的空间布局开启乡村发展新篇章。朱静儒积极推动第十四届仁风西瓜文化旅游节走入线上,4天时间,微博话题阅读量达7000多万,直播观看量达1500多万,助力西瓜销售总量突破100万斤,交易总额达1200余万。她还先后组织开展小状元暑期学堂、“风”与“童”舟关爱帮扶、“河小青”植绿护绿行动、走访“瓜二代”乡村好青年等活动,用新理念、新服务激活乡村新面貌,努力让乡村搏动年轻心跳,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