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融合发展桥头堡,当好济阳南进排头兵!回河街道交出亮眼“半年答卷”
今年以来,回河街道围绕“建设融合发展桥头堡,当好济阳南进排头兵”的总目标,主动融入全区发展大局,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在项目征迁、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各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回河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1-6月份完成17个项目1982亩的征迁工作;引进卢家村现代农业产业园、星河集装箱夜市等项目6个,总投资超2亿元;上半年升规纳统企业5家,储备纳统企业11家,规上企业达101家,为辖区经济注入新动能。
回河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将支部建在项目建设一线,成立由分管班子成员带头的党员突击队,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党群同心、干群合力,开创“以党建带征迁,以征迁促党建”的新局面。
项目清障高效完成。完成顺昌电力、永安路南延等16个开发区重点项目556亩土地清点工作及17个项目1426亩清障工作,仅用不到10天时间完成比亚迪项目270亩清障工作,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城市更新步伐稳健。凤凰社区回迁安置工作扎实推进,目前已全面启动人口界定程序,安置房工程进度达90%,预计下半年可顺利回迁安置。星河社区正安路项目已正式启动,区域配套功能持续完善。持续强化控违治乱。落实拆违拆临1234防控机制,今年以来,发现并有效遏制违规建设23起、野蛮施工12起。
充分挖掘回河文旅资源,以增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目标,整体性、系统性推进文旅品牌创建,深度赋能历史文脉传承、文旅融合发展、共同富裕建设,唱响“蒿庵故里 好客回河”最强音。
构建文化IP新图景。以“蒿庵文化”为核心,系统挖掘历史价值,制定“蒿庵故里”城市IP创建方案,形成文化品牌打造的系统性规划。高标准建设张稷若村“蒿庵文化广场”,新建举人王非遗展厅,展销辖区及周边乡镇非遗产品,以物理空间承载文化IP,增强体验感与传播力。融合农文旅新业态。成功举办济阳区春季“黄河大集”启动仪式暨“好客回河‘莓好时光’”蓝莓消费季,设置农产品展销、亲子采摘等板块,带动蓝莓采摘单项收入超100万元,实现农旅消费直接转化。举人王啤酒音乐节筹备工作有序进行,持续擦亮“好品回河”“好客回河”名片。谋划片区发展新篇章。系统谋划打造“蒿庵故里 魅力廻河”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规划面积1.45万亩,覆盖12个村),通过统筹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对片区功能组团实施项目化推进、品牌化运营。
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搭建“空天地”一体化防控平台,建设2处无人机自动机场,实现24小时不定期巡航,安装3处高铁鹰眼监控,覆盖半径超3公里,实现全域全覆盖,为推进数字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发挥高位铁塔基层治理的“数字瞭望塔”作用。利用高位铁塔资源,建立监控点位3个,实现毫秒级画面回传与AI自动预警(如聚集斗殴、火灾),显著提升异常事件响应速度。发挥无人机在基层治理的“空中多面手”作用。高效完成图斑复核,AI自动区分建筑、生活垃圾,标记异常堆积、非法捕鱼等行为,拓展应用于安防巡查。截至目前,识别垃圾堆放29起、渣土堆放174起,极大提升巡查识别效率与准确性。发挥地面监控系统基层治理的“智慧触角”作用。提供24小时值守,实时捕捉安全隐患与环境问题,助力精准治理决策,提升工作透明度与规范性。
聚焦信访矛盾源头治理和多元化解,创新构建“村级调解—联合党委调解—管区调解—信访听证—联席会商”的信访矛盾“五步工作法”,强化源头治理与多元协同。
村级调解。依托网格员和议事会,将矛盾化解在萌芽,实现“小事不出村”。联合党委调解。针对跨村纠纷、群体性矛盾等复杂问题,开展联合党委、红领调解员联合调解,建立红领调解员管理制度,提升调解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水平。管区调解。管区常态化开展矛盾排查,对疑难积案专题研判、集中调处,推动问题解决。信访听证。信访办组织司法所、派出所等相关职能部门参与信访听证,以法治化程序公开调处。会商调解。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召开信访联席会议,对信访问题集中会商研究,实现问题分层过滤、逐级化解、闭环管理。今年以来初信初访化解率97%,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8%。
下一步,回河街道将继续坚持“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一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努力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开新局,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在项目征迁、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各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回河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