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政务公开专栏试运行中,如果您未查找到相关信息,可通过导航返回首页后进行搜索。
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济南市济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济阳区202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00421392-7/2021-3879681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济阳政发〔2021〕2号
济阳区政府
2021-04-02
2021-04-02
有效

济南市济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济阳区202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济南市济阳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济阳区人民政府     

2021年4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济南市济阳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一年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及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对标济南市着力打造“五个济南”工作目标,落实“1138”工作体系,坚持实干,狠抓落实,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区经济呈现稳中有进、逆势上扬的发展态势,高质量中心城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疫情防控成果显著,主要指标持续向好。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经济运行应急保障指挥部并适时作出调整,积极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着力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业、复学复课。成立12支应急队伍,建成2处基层规范化发热门诊,新建3家核酸监测机构,核酸日检测能力近4万人份,全区始终保持新冠肺炎病例零确诊、零疑似“双零”战绩。强化企业服务,为992家企业派驻187名“经济发展服务生”。严格落实阶段性减税降费、“欠费不停供”、项目容缺受理等利企政策,兑现企业降本增效资金2488万元,阶段性减免税费6.15亿元,为367家企业发放贷款48亿元。持续强化监测调度,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46亿元,增幅3.1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1:47.5:36.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1.3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65亿元,增长16.1%,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2.5个百分点,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77.4%。实际到账外资9892.92万美元,增长164%。进出口总额完成26.48亿元,同比增长12.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180元,增长4.6%。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

(二)动能转换升级加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增质提速。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7.4%。“四新”投资占比35.6%,比去年提高17.5个百分点,提高幅度列全市第2位。山东汉方制药有限公司获批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鲁华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大自然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获批市级工程实验室。长保汽车、中荣国投等一批优质项目签约引进,济北生命科技产业园、达沃智慧产业园等加快建设,为全区动能持续转换形成稳定支撑。工业发展能级显著提升。工业各项指标稳中有进,逐步回暖向好。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过亿元企业38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食品饮料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占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3.8%。丁鼎陶瓷、墨海生物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7.7%,高于全市平均增速47.7个百分点。完成导轨液压式、铝合金移动桅柱式升降工作平台团体标准制定及发布工作,引导支持液压升降机械行业转型升级。新增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6家,省级瞪羚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3家,济南兴田塑胶有限公司顺利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济南大自然新材料有限公司醋酸纤维丝束被认定为市级单项冠军产品。现代农业发展稳步提高。新增家庭农场94家、专业合作社198家、龙头企业5家,新增土地流转、托管面积12万亩,土地规模化经营率达到70%。一产增加值增长6%,列全市首位,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作为全省典型被推荐为全国试点。建立农业十大产业体系,“一村一业”快速发展,特色村达到120个。创新粮食稳产扶持政策,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2亿斤以上,在全国率先实现主要粮食作物高额保险全覆盖,建成2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三品一标”认证加快推进,新增绿色食品认证5个。完成新造林7000余亩,对G220、济东高速和高速公路出入口节点进行绿化建设和提升,补植苗木2万多株。新增1个省级森林乡镇、5个省级森林村居。服务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净增限上贸易企业35家,重点服务业企业11家。老城、康瑞、汇鑫3家农贸市场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公益性便民市场体系建设成效明显。众海新天地、鑫港商务中心等商贸综合体建设快速推进,华百、安大等城区核心商圈消费业态日益丰富。正创新零售签约落地,统超物流被认定为3A级物流企业。在全市率先组织开展政金助企、“信贷服务暖企大回访”活动,形成政金助企新格局。新引进金融及类金融机构5家,金融业增加值完成10.52亿元,增长8.1%。三级电商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直播带货、“宅经济”等新业态日益火爆,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实现23.2亿元,同比增长109%。全域旅游发展有力推进,山东(济南)乐华城项目正式签约落户。

(三)重点工作顺利推进,城市发展活力全面提升。双招双引力度加大。成功举办第四届济阳区聚力“双招双引”高质量发展暨2020年“回家乡、谋发展”活动。疫情期间开展线上联络、推介、宣传等招商工作。成功举办“抢抓战略机遇,提升济阳能级”2020济阳发展论坛。全年新签约项目77个,合同投资额1066亿元,其中过10亿元项目19个。持续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人才新政10条”,新增市级以上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载体9家,新增“泰山”“齐鲁”系列高层次人才3人、“泉城”系列高层次人才8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年新开工实体类项目53个,11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投资完成率107.03%,140个区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2亿元,通顺腾达好为尔等16个项目建成投产,7个在库PPP项目全部落地实施。中国(济南)特医食品城建设正式启动,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建设推进顺利。新城建设步伐加快。老城四期改造完成前期工作。三箭·馨阳嘉苑(二期)、针织厂片区等安置区开工建设,富阳嘉园(一期)主体完工,三发舜鑫苑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开工。智造小镇、万科时代之光、世茂、绿城等片区城市形象初显。新建改造顺义街西延、纬四路、济太路西延等市政道路29条。全力推进第二污水处理厂及回用水工程、第一(美洁)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扩容等项目建设,打赢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脱贫攻坚成果丰硕。“7+2”插花式扶贫模式成功获评第三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脱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顺利通过全省评估验收;125个贫困村,7374户、16400名贫困群众脱贫成效得到持续巩固提升;“共享式”扶贫模式,走在了全市前列;扶贫档案模式在全市复制推广。完成仁风镇时圈村、四合村和崔寨街道东辛村4453名黄河滩区内群众迁建安置工作,实现全区滩区内村庄全部外迁。仁风镇、济阳街道获批第二、第三批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深化改革成效凸显。顺利完成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并作为全省试点成功经验予以推广。利用镇街行政体制改革下放150个事业编制,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持续深化“一次办成”改革,企业开办用时全市最短,“一业一证”发证数量全市第一,“在济阳·济时办”特色政务服务品牌入选市管干部培训教学案例。探索实施“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实现全区工业企业分类评价全覆盖。被确定为全国紧密型医共体改革试点,实现人、财、物管理等“六统一”改革目标。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城建投资集团、农业发展集团、产业投资公司实现规范运营。

(四)规划引领更加有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规划引领更加有力。编制完成《济南市济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济南市济阳区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20-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形成阶段性成果,中心城区控规实现全覆盖。推进高铁新城、特医食品城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规划。完成回河星河社区、新市王家社区规划审批工作。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进展,获批建设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垛石、曲堤实现撤镇设街道。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好味知济”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深入实施。完成40689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成效明显。城市管理考评连续位列全市同考核单元前列,全面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打造保洁样板路12条。城市亮化明显改善,城区所有建成道路实现路灯全覆盖,建成开元大街智慧路灯管控示范街。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成数字济阳运行管理指挥中心。优化延伸城区公交线路,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提高10个百分点。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达到“供水管网全覆盖、供水时间不间断、供水水质全达标”标准。生态环境更加美好。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做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压减煤炭消费3.79万吨。PM10、PM2.5平均浓度实现“双下降”,全年良好以上天数同比增加12天。完成城区防汛及设施维护两年行动年度任务,防洪除涝能力全面提升。清淤河道30余公里,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践行国家“黄河战略”,获批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五)持续推进共建共享,民生福祉全面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所,幼儿园9所。“省级示范性中等专业学校”进入验收阶段,全面启动职业学院创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妇儿医院完成主体验收,疾控中心实验楼完成主体施工,中医院扩建综合楼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建成济阳非遗展厅并对外开放,深入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鼓子秧歌教学活动经常性开展。区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完成公益电影放映6936余场、送戏曲下乡542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展顺利。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完成,区民政局获评“山东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先进集体”。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居全市前列,职工医保实现市级统筹。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供养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六连增”。完成新增城镇就业5094人,发放创业贷款及补贴2.12亿元。保障农民工工资考核获市A级评级,位居全市前列。新增养老服务机构12处,为275名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为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2514件,为1300余户重度残疾人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打造“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为农民工开通“绿色通道”。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53件,调解矛盾纠纷1844件。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实现城乡居民殡葬基本服务全免费。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线索查结在全市率先清零。十大领域信访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扎实推进,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全市最低,并呈持续下降趋势。气象监测自动化水平持续提高,数据传输及时率、数据可用率、设备稳定运行率均达100%。入选省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通过省级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复审,食品生产监管走在全省前列。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双拥共建、档案史志、应急管理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济南市济阳区人民政府

电话:
(0531)84232789

34571

信息发布总数

286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