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济阳区2025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解读
字号:
大 中 小



秦珊,济南市济阳区委党校高级讲师,党史党建教研组成员。任教以来,致力于社会学科的课题研究,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参与区域政治、经济、区情调研工作以及调研报告的撰写。完成并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并多次获得市级党校系统优秀教师、优秀教学奖及社会科学科研奖的荣誉。
近期,济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济南市济阳区2025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对今年政务公开工作作出总体安排。政务公开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该怎么做?我们邀请到秦珊,从《要点》入手,对以上疑问进行点评。
问:秦珊老师,公开这个词语我们经常听到,但政务公开是怎么回事?
秦珊:其实我们把《要点》从头到尾看一遍,就会明白政务公开的基本含义。简单来说,就是把政府所做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开展公共管理或社会治理的事,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通过某些方式对社会公布,让老百姓了解相关情况。比如《要点》在第一部分“以政务公开推进重点工作”,就提出在项目建设、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领域公开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如果我们需要让政府提供什么信息,也在政务公开的范围。这就是《要点》第二部分“以政务公开提升行政效能”里的第六小块“依申请公开”。
当然了,对于老百姓来说,并不是所有信息都有用,也不是所有信息都要知情;对于政府来说,更不是什么信息都能无限制公开。公开是政府的法定职责,当然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概括来说,信息能不能公开,取决于以下三方面。
一是合法性。我国是法治社会,我们的政府是法治政府,一举一动都有法律依据可循,都受法律指导约束。政务公开所依循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现行有效的是2009年修订版本。按照《条例》规定,政府有些工作情况和相关信息是必须公开的,有些是可以公开的,有些是没必要公开的,最后是坚决不能公开的。像是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就不能公开,一旦公开,将会对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和社会稳定,或者其他企业或个人的合法权益产生危害。
二是必要性。政府信息应不应该公开,主要看它有无公开的必要。我们分析必要性,一般是看它不公开的后果,也就是看它不公开会对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公众切身利益造成什么不良影响。比如土地征收,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居住生活和农业生产,那么政府就不能什么招呼都不打,什么信息都不公示。老百姓对征地不知情,对征拆方案、补偿标准不熟悉,但是地直接被征收了,那么既使征地补偿到手了,万一补偿不合理或不充分,受损失的还是老百姓。现在政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土地征收,向涉及区域和群众及时公示征地预公告、补偿安置方案等信息,征求公众意见,就是为了充分保障被征地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是可行性,或者叫合理性。政府信息能不能公开,主要看它公开后的危害,也就是公开后会不会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社会稳定;会不会泄露内部、核心经济秘密,危害经济安全;会不会泄露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给企业生产经营、群众工作生活造成危害,侵犯其合法权益;会不会泄露政府尚在研究过程中的、未被最终确定的工作,影响政府正常决策和执行。如果上面的结论是否定的,那么这项信息公开的可行性也是否定的。
需要提到的是,大部分信息的公开必要性和可行性是统一的,并不矛盾的。有必要公开的信息一般都可以公开,不适宜公开的信息一般都不具有公开必要性。如果信息按领域划分,属于应该公开的范围,但自身确实不适宜公开,有可能是包含未最终明确的结论。这种信息通常属于过程性信息,过早公开会泄露尚未成熟的决策信息,让公众产生误读误解。
问:您对于今年区里政务公开的工作部署有什么看法?
秦珊:既然要公开政府的工作开展情况,那么我们就不能只通过这份《要点》来看公开,而是结合今年政府的整体工作来看公开。我们将《要点》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作对比: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五大方面工作任务,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城市品质提升、乡村振兴、民生改善,同时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政治建设、法治政府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四方面要求。再看《要点》,第一部分“以政务公开推进重点工作”提出“聚焦项目建设、产业提升、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推进信息公开”,后面也对“什么领域、什么信息、怎样公开”具体展开,与政府工作报告呼应。这样以来,我们根据《要点》查阅相关信息的公开情况,就能了解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工作的推进情况,这样的公开是结合我区实际的,是接地气的。
在具体事项上,今年的《要点》首次将“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作为信息公开重要内容。其实,2024年8月,济南市专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其中就有济阳区专场,对合作区建设发展情况向全社会做了公开。今年把合作区内容正式写入《要点》,也是展示合作区特色、推进合作区建设发展、扩大招商引资的必然要求。
另外,《要点》将行政执法权力事项“镇街赋权”工作正式纳入“行政执法信息公开”领域。行政执法信息公开是“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促进行政执法公正透明的重要环节。“镇街赋权”是省里推进的试点工作,把部分行政执法权力委托给镇(街道)执行,一是为了探索行政权力事项下放的可行方式,二是为了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要点》明确提出对镇街执法情况进行公开,体现了政府营造公开、公正、透明社会环境的决心,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机关建设的决心,以及敢于接受公众监督的信心。
《要点》在第三部分“以政民互动促进公众参与”,对公众参与决策制定、政府开放活动进行了强调。在我们看来,政民互动是政务公开的核心内容,跟信息公开同等重要。政府不能说把信息公开出去了,就不管不顾了。信息公开到不到位,老百姓能不能用;政府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喜不喜欢,得让老百姓表达吧,得听老百姓反馈吧,得按照老百姓利益得失改进吧。这些事项就要靠政民互动来推进,让老百姓充分行使自己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政府每年都把政民互动和公众参与写进《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文件,表达了执政为民的初心,实干担当的决心,以及听民声聚民心的诚心。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