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政务公开专栏试运行中,如果您未查找到相关信息,可通过导航返回首页后进行搜索。
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文字解读】《济南市济阳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00421392-7/2025-6675204
济南市济阳区人民政府
2025-08-16

【文字解读】《济南市济阳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文字解读】《济南市济阳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一、政策背景

《济南市济阳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自2023年经济南市济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实施以来,为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全国及我省、我市、我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重发,气象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安全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的威胁日趋严重,社会各方面对气象灾害防御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科学防灾、依法防灾,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济南市济阳区气象局组织对《济南市济阳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进行了第1次修订。

二、决策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三)《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四)《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五)《山东省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办法》

(六)《山东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七)《济南市象灾害应急预案》

(八)《济南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三、出台目的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坚持“明确职责、程序清晰、重点突出”的原则,完善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提升气象灾害防御水平,最大限度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降低气象灾害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为济阳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重要举措

(一)建立健全以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运行机制

构建了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关键启动条件的应急响应体系。区气象部门负责健全与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的预警联动机制,统筹各单位预警需求,并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布、报送预警信息。各有关部门(单位)则负责接收预警,并据此组织本行业、本系统的灾害风险研判与防范工作。当可能或已发生大范围灾害性天气并造成重大灾害时,由区政府决定启动区级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机制,统一指挥处置工作,各部门同步启动各自预案,协调应对。

(二) 强化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

气象部门负责优化综合气象观测站网,运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增强对强对流、暴雨、暴雪等灾害性天气的精密监测能力。通过强化智慧协同观测和数据融合应用,提升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水平。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气象观测。加强灾害性天气的分析研判与预警,强化多尺度数值模式的检验评估和订正释用,开展全链条复盘研究,以持续提升预报预警的精细化与数字化水平。

(三) 规范预警信息发布与多渠道传播

气象灾害预警的发布与解除工作由气象部门集中负责,预警内容具体包括灾害类型、预警等级、发布时间、可能波及的区域以及相应的防范建议。预警等级采用四级颜色标识。相关信息在报送区委、区政府及相关单位的同时,必须向公众进行广泛传达。宣传、广播电视、通信管理等单位需协同配合,动员各类媒体平台,如广播、电视、报刊、网站、新媒体及电信企业共同参与信息的社会化传播。同时,积极引导志愿者加入预警信息传递工作,以提升信息覆盖效率,确保预警内容及时、全面地传达给广大群众。

(四) 深化气象灾害预警防范科普宣传教育

各级各部门需利用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户外屏幕等多种平台,广泛宣传气象灾害预警防范知识、法律法规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技能。协调媒体开展相关公益宣传,增强公众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全社会避险与自救互救能力。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培训制度,督促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教育部门负责将气象灾害应急知识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 明确预案管理与名词术语标准

本预案由气象部门负责解释,并自印发之日起施行。预案附则详细定义了台风、暴雨、暴雪等14类气象灾害的名词术语,并明确了每类灾害不同级别(红、橙、黄、蓝)预警信号的具体量化发布标准,为精准预警和科学响应提供了统一、可操作的技术依据。同时规定,当多种灾害同时出现或达到高预警级别时,须按要求同时发布多个预警信号。

这些举措共同构成了济阳区应对气象灾害的全面、立体、精细化的防御与应急响应体系,旨在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六、新旧政策的衔接和差异

(一)修改“组织体系”为“运行机制”,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分工,理顺了工作职责,使各相关单位响应更加迅速、配合更加通畅、工作更加高效。

(二)根据我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发布与传播工作实际,将其拆分为“监测预警”和“预警发布与传播”两个部分。更加注重预警发布与传播在应急响应工作中的重要性,建立气象等监测部门发、行业主管部门转、社会媒体播的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机制。

(三)优化应急响应工作机制。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涉及部门多、领域广,因此本次修订将“应急处置”“恢复与重建”和“应急保障”有关内容整合修订为“预警联动应急响应”,应急联动响应更加迅速。针对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有关部门按照14种气象灾害,分类响应,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明显提高。

七、本级政策措施与上级的异同、特点

(一)相同点

指导思想与编制目的高度一致: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核心目标都是规范应急响应工作、提高防范处置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核心工作原则完全相同: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综合减灾”“属地管理”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基本框架结构雷同:均包含总则、运行机制、监测预警、预警发布与传播、预警联动应急响应(含分类响应)、预案管理、附则等主体章节,逻辑清晰,体系完整。

应急响应机制相似:都建立了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体系,要求各部门制定以预警为启动条件的预案,并明确了发生大范围灾害时的上级启动和统一指挥机制。

科普宣传要求一致:都强调了加强气象灾害预警防范的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二)不同点与特点

编制依据:在市级依据基础上,特别增加了《济南市济阳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

适用范围:在市级13种基础上,将“强对流”拆分为“大风(含雷雨大风)”“雷电”“冰雹”,并单独列出“沙尘暴”。

响应部门职责:通信协调职责赋予“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无“海事”相关职责(济阳为内陆区)。设立了“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专门负责集中供热设施的抢险排险。

同时增加了“雷电”“冰雹”的专项应急响应措施,并明确气象部门负责实施人工防雹作业。

八、解读机构及联系方式

解读机构:济南市济阳区气象局

联系人:李婕

联系电话:0531-81175308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济南市济阳区人民政府

电话:
(0531)84232789

38575

信息发布总数

0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