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我区群众健康实现直饮水入户”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区城乡供水基本现状和改造攻坚
(一)济阳区供水发展历程
2018年以前,我区主要是以地下水为供水水源,主要包括沟杨、崔寨、孙耿、太平、曲堤、仁风六处地下水源地,各自负责本区域群众和工商业用水,随着济阳经济发展,地下水水源无法满足供水需求,出现地下水水质恶化和供水量不足,为解决济阳供水问题,济阳区投资3.1亿元启动稍门水库建设,工程于2018年年底完工并启用,使用黄河水源供水,水质符合原国家标准,106项指标全部合格。
(二)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攻坚
虽然稍门水库建设完成,水质达标,但是我区城市和农村供水管网老化严重,尤其是农村地区,供水管网老化问题尤其突出,群众吃水仍然困难重重。为解决供水管网老化问题,我区2018开始,对稍门水库至六大水厂、六大水厂至各村村头、全区552个村的村内管网进行了更新改造,截至目前,工程已经全部完成。全区农村供水由济阳区农发供水有限公司(原济阳自来水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发挥其专业化优势,改造完成的村庄全部安装智能远传水表,济阳区农发供水有限公司直接管理到户,基本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设目标,该项工作我区走在了全市前列,彻底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满足了群众的吃水需求。2023年4月1日,我国启用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涉及供水监管指标共97项,截至目前,我区供水水质检测结果全部合格,供水水质符合新国标标准。
二、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新标准,确保供水高质量发展
我区供水以城乡供水一体化为建设目标,近期加快构建完成了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规模化工程体系、标准化服务体系、全过程监测体系、智慧化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了供水保障水平。目前我区供水工程建设和供水水质完全符合《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6-2022)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以及《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相关规定和技术要求。
TDS(TatalDissolvedSolids)中文的意思是溶解于水中的总固体;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中对饮用自来水的溶解性总固体(TDS)的限量要求:溶解性总固体≤1000mg/L。监测的TDS值459小于1000mg/L,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饮用水水质是合格的。
三、当前供水目标和近期展望
近期省市高度重视饮水安全问题,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供水建设目标是到2025年全面实现“村村通”“户户通”,确保24小时不间断安全优质供水。市委、市政府提出两年工作目标一年完成,到2024年年底全市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目标要求。为此,我区当前正在加快推进供水保障工程建设,让全区广大群众吃上安全、合格的放心水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我区城乡居民从最早喝“井水”(水井打水),到喝“地下水”(集中供水),再到喝“黄河水”(水库供水),直到家家喝上“安全、卫生、干净的自来水”,我们一直在前进的路上不懈努力,城乡居民饮用水量和水质历经了从“喝不上水、喝上水、喝饱水”的过程,目前是“喝好水、喝合格水”的攻坚阶段,但是到家家喝上“纯净水”还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根据了解,济南市“直饮水工程”,尚处于探索摸索阶段,尚没有大规模推开,一是我省市还未出台“直饮水”相关规定,没有比较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二是2021年《济南市市民泉水直饮工程实施方案》的实施,主要目的为充分利用我市优质泉水资源,更好发挥泉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施范围是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济南高新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以下统称“有关区”),未涵盖我区,况且我区无泉水水源,实行“直饮水”入户近期比较困难,涉及引黄指标调整、水库扩建、净水厂增设、供水管网大规模更新改造等大量工程建设,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我区目前尚不具备实施“直饮水”工程实施的条件。
基于我区供水现状,我们将加倍努力,优先实现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到2024年底让农村群众“喝好水、喝合格水”的供水目标后,再按照水利部的规范方案要求,积极推进智慧供水系统及平台建设,建设“数字孪生智慧水务信息化工程”;下一步重点推进城区老旧小区供水管网的提升改造,加快管网更新速度,逐步实现全区所有老旧小区供水规范化、智慧化,从而彻底解决全区供水保障水平不高的问题。再逐步将您建议的直饮水入户纳入建设计划,提高我区群众的健康水平。
济南市济阳区城乡水务局
2024年10月14日
(联系人:李德禄 电话:0531-8423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