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政务公开专栏试运行中,如果您未查找到相关信息,可通过导航返回首页后进行搜索。
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文字解读】关于《落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工作方案》的解读
11370125004213505G/2024-6572683
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04-20

【文字解读】关于《落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工作方案》的解读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落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已印发,明确了今年全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工业强市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为充分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进一步做好工作要点的执行落实,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政策背景是什么?

国家、省市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目前济南市正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提出牢固树立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鲜明导向,全市上下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聚焦制造业优化升级、数字经济引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三大重点,持续培育创新驱动、项目带动、政策促动三大动能,推动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引领发展走在前。2024年,我区锚定“12345”发展思路,突出抓好“十大攻坚行动”,坚定不移推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重要原则、重点任务,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抓手,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依托,围绕食品饮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产业,集中优势资源,实施精准服务,深入实施制造业优化升级、数字经济提级赋能、优质企业攀登倍增、绿色发展能级提升、产业生态优化提升五大行动。

二、决策依据有哪些?

2023年11月8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称“三年计划”)。2024年1月17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服务保障工业强市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市纪委监委将围绕工业强市开展专项监督,为工业强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为进一步抓好工作落实,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工作实际,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研究,起草了本工作方案。

三、出台的目的是什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重要指示精神、全国及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聚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更鲜明的导向、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工业强市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为落实好《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明确了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目标:持续强化工业经济基础支撑作用,全力推动工业企业扩能级、提质级,到2025年,力争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8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升;骨干企业持续壮大,十亿级企业达到8家以上,过亿元企业达到50家左右;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瞪羚等优质企业群体持续壮大;初步建成产业结构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融合程度深、本质安全水平高的工业强区。

四、有哪些重要举措?

《工作方案》对“三年计划”内容进行了具体和细化,使之更加符合济阳区实际情况,重点任务涉及五大部分,共18条,主要内容包括实施制造业优化升级行动、实施数字经济提级赋能行动、实施优质企业攀登倍增行动、实施绿色发展能级提升行动、实施产业生态优化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在“三年计划”基础上,进一步对标对表、有序衔接,主要有以下举措。

(一)突出战略导向。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提出牢固树立工业立市、工业强区的鲜明导向,进一步凝聚推进工业强区建设的战略定力、攻坚合力、持久动力,坚决打好工业强区建设的总体战、攻坚战和持久战。

(二)强化企业服务。聚焦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完善提升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和系列政策落实,做好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的各项工作,推进济南新动能中小企业创新交流中心建设,为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提供全方位赋能。聚焦壮大规模以上优质企业群体,谋划实施企业攀登计划,加大“个转企”“企升规”推进力度,持续壮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群体;聚焦选优培强,谋划实施企业倍增计划,对现有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倍增意愿强的优质企业,进行重点跟踪培育,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企业规模和效益倍增。

(三)推进绿色发展。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和省、市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聚焦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发展壮大储能、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先进电网“五能一网”的新能源装备产业,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四)突出考核激励。按照济发〔2020〕16号《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实施意见》明确的“工业考核权重占比不低于三分之一”的目标导向,将“工业强市建设”纳入区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考核分值占主要经济指标考核分值的比重不低于30%,并设立工业强市建设单项奖;加大对承担工业强市建设重点任务的市直部门考核力度,考核分值占市重点经济工作任务完成质效总分值的比重不低于30%。

五、哪些问题涉及企业切身利益?

一是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受区位因素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大部分工业企业对科技经费投入不足,技术研发能力较弱,关键技术的自给率较低,导致新产品开发滞后。

二是人才相对短缺,多数工业企业反映人才供应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需求,存在人才供需矛盾,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缺乏,专业技术型人才招不来留不住,另外我区在与全市其他区县的人才竞争关系中处于劣势。

三是企业联结松,区域里较大企业间相互联系少,中小企业以及一些新兴市场主体相互联结也不够紧密。与发达地区相比较,经济类商会、协会等组织发育不充分,商会协会少,入会会员少,组织活动少,整体活跃度不高,市场信息传递交流和合作经营意识不够,协力合作发展的整体环境氛围不浓。

四是要素制约突出,工业土地资源的存量不足与项目建设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对项目引进和落地造成影响。特别是工业企业,受土地性质制约,土地及厂房不能办理抵押担保,融资渠道更加狭窄,很多企业资金链十分脆弱。工业园区水、电、气、排污等配套设施不完善,严重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六、如何保障方案有效落实?

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进一步优化考核体系,创新考核方式,强化结果运用,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工业强市提供有力保障。一是优化考核指标设置。进一步突出考核重点,在考核工业增速指标的基础上,加大对要素保障、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上规入库等体现发展导向和工业基础支撑作用指标的考核力度,确保分值权重在区县和部门考核体系的占比均不低于三分之一,引导各部门聚焦重点攻难点,紧盯短板锻长板。二是创新考核模式。将工业强市建设考核指标任务逐项分工分解,把责任压力传导到有关部门领导班子,把工作任务落实落细到具体工作人员,推动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直接挂钩,凝聚建设工业强市合力。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坚持凭实绩论英雄,强化考核激励约束,对考核成绩优秀的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和政策倾斜,对考核排名靠后的,及时采取约谈提醒、取消评先等措施,传导压力、增添动力,真正发挥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

七、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

解读机构:济南市济阳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具体科室:工业经济科

咨询电话:0531-84211454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