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政务公开专栏试运行中,如果您未查找到相关信息,可通过导航返回首页后进行搜索。
无障碍浏览
简体版 繁体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区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内容详情

济南市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对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一百二十八号政协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7-09

代表提案者

张文军、陆洁

会议届次

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

建议提案标题

关于“关注农村非遗传承即将消失风险”的提案

建议提案编号

128

承办单位

区教育和体育局

办理方式

会办

答复时间

办理类型

A

答复内容

张文军、陆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注农村非遗传承即将消失风险”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区教体局高度重视非遗传承工作。2024年在全区开展“非遗进校园 文化润童心”活动,邀请传承人走进校园,传授非遗技艺,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以新元学校和济北小学为核心校开展剪纸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李苏兰、尹爱娣剪纸非遗传承人的带动示范作用。在2024年省妇联、省委宣传部等十四部门联合主办的“泱泱黄河水 小小代言人”山东省庆“六一”乡村少儿美育成果展示汇演中,济阳区仁风镇仁风中学鼓子秧歌队参加山东省庆“六一”乡村少儿美育成果展示汇演活动,24名学生们表演的“齐风鲁鼓”,赢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他们以英姿飒爽的动作展现了中国少年朝气蓬勃、斗志昂扬、自强不息的良好精神面貌。结合济阳本土特色,持续实施“泉润非遗 文传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与区文旅局联合举办了非遗手工技能大赛和鼓子秧歌成果展示等非遗传承活动。2024年新增5所非遗传承学校,截至目前已有21所学校进行非遗文化传承,8月份新增5所学校已与传承人签定协议书,制定授课计划,积极配合非遗传承人开展好非遗教学,努力打造“带不走的非遗课程”,让学校真正成为非遗传承的重要阵地。

积极探寻黄河岸边的校园非遗传承。济阳区以“讲好黄河故事 培育善美学子”为核心,立足母亲河文化底蕴,深挖地域资源禀赋,将非遗与课程教学结合,构建起以德铸魂、以智启慧、以体强魄、以美润心、以劳育能的育人体系,书写了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黄河答卷”。济阳区西江樾实验幼儿园聚焦“融入、融合、融通”,探寻“环境育人”“生活育人”“活动育人”实施路径,打造“三融三通”育人样态,让本土化的园本课程有力扎根。济阳区竞业园学校构建“三维立体”鼓子秧歌传承体系。课程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姚永华领衔设计,形成“文化认知-技艺传承-创编展演”教学链,创编健身秧歌操入选全国阳光体育示范项目。学校2018年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济阳鼓子秧歌传承基地,2021年获得“济南市中小学班级文化艺术节比赛一等奖”“第二届全民文化艺术节鼓子秧歌展演第一名”“‘非遗润校园 文化共传承’鼓子秧歌展演第一名”等,成为黄河流域非遗进校园的典范。济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构建“非遗舞狮+职业素养”特色课程体系,打造校园舞狮传承创新中心。济阳区济北小学构建“剪艺育人”特色课程。课程以“黄河纹样”为核心,设置传统纹样临摹、立体剪纸创作、光影装置设计三大模块,开发剪纸动画微课,积极构建“校园数字剪纸博物馆”,让传统技艺插上科技翅膀。

济阳区创新中学构建“传统工艺+现代美育”掐丝珐琅课程,打造非遗传承创新实验室。掐丝作品《青绿山水》《花鸟图》荣获2023年济阳区非遗手工技能大赛青少年组一等奖。《掐丝珐琅手工课程》获得2023年济阳区“优秀课程设计评选”贰等奖,学校逐步形成了“以技启智、以美润心”的特色美育范式。济阳区新元学校成立的非遗社团将济阳农民画、济阳剪纸、皮影戏等设为特色艺术课程,让非遗走进校园。其中,济阳农民画是特色课程的亮点。社团负责人李苏兰是新元学校的美术教师,也是济阳区农民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她的作品曾多次选入全国美术展并荣获省级大奖,农民画《黄河情·盛世欢歌庆丰年》更是登上央视跨年晚会的舞台,让济阳农民画声名远播。

区教体局将继续要做好非遗进校园工作,将非遗传承与特色课程有机结合,找准非遗传承和现代教育的连接点,多维度开发非遗项目、立体化开展传承实践,构建非遗长期教学体系,让校园成为非遗传承阵地,让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亲身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推动非遗薪火相传。

济南市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

2025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