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政务公开专栏试运行中,如果您未查找到相关信息,可通过导航返回首页后进行搜索。
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劳动教育】济南市济阳区实验小学2024年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报告
济南市济阳区实验小学
2024-05-12

【劳动教育】济南市济阳区实验小学2024年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报告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实验小学2024年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报告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济南市济阳区实验小学积极深化劳动教育,结合“诗乐礼,德育 +”体系,设计实施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节气有约·劳动最美》,以德育“益” 课程中的“益”劳永“益”为中心,向外辐射延伸整合劳动教育资源,通过培养习惯、提升能力、铸就品格“三部曲”方式,在无形中落实发展学生劳动教育核心素养。

一、第一部曲:优化教育载体,培养习惯

(一)在日常教育中渗透

学校将劳动教育列入全年计划,学校统一将卫生区域进行科学划分,班级内学生自动领取任务,班主任或劳动委员指导督促学生参加班级值日劳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及良好的劳动习惯;建设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定期走进基地参与农业生产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二)在校本课程中增趣

依托“诗乐礼,课程+”校本特色课程体系,组织实施了《节气有约·劳动最美》校本课程。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汲取节气劳动智慧,以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从节气文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劳动实践中树立劳动观念、建立公民意识、提高生活技能。

(三)在家校共育中培养

我校德育团队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编写了《济阳区实验小学劳动教育手册》,学校在校门口设置家校联系窗口,将劳动实践作为特色作业通过“作业巴士”告知家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需在家长的指导下将劳动实践作业完成过程通过图片或文字叙述的方式在《济阳区实验小学劳动教育手册》中进行详细记录,家校共同教育学生做好父母的小帮手,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及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第二部曲:注重实践过程,提升能力

(一)在常态课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劳动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比较零散,学校领导经过多方比对,精心挑选了劳动教育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基本劳动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并将劳动教育在综合实践、校本、班会课中穿插进行,保证每周一课时。

(二)在主题活动中接受锻炼与洗礼

学校积极借助主题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如:利用3月12日植树节开展“种植一棵树,绿化一方土”的生产性劳动;利用3月5日学雷锋周组织学生摆放杂乱无序的共享单车等公益性劳动;利用9月9日重阳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开展爱老、助老服务,活动中学生们帮助老人们整理床铺、打扫卫生、手写春联送祝福,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让孩子们在放松玩耍之余,体验劳动的乐趣,了解劳动的意义。

(三)在岗位体验中增强体力与耐力

学校在校内开展图书管理员、卫生保洁员、校园绿化管理员等岗位体验劳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实践岗位进行锻炼。除此之外,学校还广泛挖掘社会劳动教育资源,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走进超市、交警队等社会机构,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机会体验社会不同行业的艰辛。

(四)在技能比赛中学会创造与合作

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劳动小能手”评选活动,在学校布置的劳动实践特色作业中按年段和学生实际能力选取适合比赛的部分项目分组进行现场测试,每项任务都需要团队合作完成,对于表现较好的小组成员授予“劳动小能手”荣誉称号。

三、第三部曲:完善激励机制,铸就品格

为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怀,我校特别印制了针对中低高三个学段的《济阳区实验小学劳动教育手册》,围绕《济阳区实验小学劳动教育手册》中“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两大板块,特别设计了家庭项目、习惯养成、校园园艺、职业体验、志愿服务五项活动,在手册中分年级具体写明劳动要求,为学生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评价,达到学生自觉实践,家校共育的效果。定期举行“劳动小能手”评选,在评选过程中,将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体验叙述等列入比赛项目,让学生能够崇尚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024年4月,我校启动了“星耀童年”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评价正式纳入学生的个人评价中,使同学们在“摘星”过程中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掌握生活技能,树立正确价值观。

脚踏实地,方能致远,济阳区实验小学将始终坚持“给孩子美好童年  让人生坚实起步”的办学理念,从小事出发,用劳动教育培养孩子受益终生的好习惯,最终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济南市济阳区实验小学积极深化劳动教育,结合“诗乐礼,德育 +”体系,设计实施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节气有约·劳动最美》,以德育“益” 课程中的“益”劳永“益”为中心,向外辐射延伸整合劳动教育资源,通过培养习惯、提升能力、铸就品格“三部曲”方式,在无形中落实发展学生劳动教育核心素养。

一、第一部曲:优化教育载体,培养习惯

(一)在日常教育中渗透

学校将劳动教育列入全年计划,学校统一将卫生区域进行科学划分,班级内学生自动领取任务,班主任或劳动委员指导督促学生参加班级值日劳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及良好的劳动习惯;建设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定期走进基地参与农业生产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二)在校本课程中增趣

依托“诗乐礼,课程+”校本特色课程体系,组织实施了《节气有约·劳动最美》校本课程。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汲取节气劳动智慧,以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从节气文化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劳动实践中树立劳动观念、建立公民意识、提高生活技能。

(三)在家校共育中培养

我校德育团队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编写了《济阳区实验小学劳动教育手册》,学校在校门口设置家校联系窗口,将劳动实践作为特色作业通过“作业巴士”告知家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需在家长的指导下将劳动实践作业完成过程通过图片或文字叙述的方式在《济阳区实验小学劳动教育手册》中进行详细记录,家校共同教育学生做好父母的小帮手,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及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第二部曲:注重实践过程,提升能力

(一)在常态课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劳动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比较零散,学校领导经过多方比对,精心挑选了劳动教育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基本劳动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并将劳动教育在综合实践、校本、班会课中穿插进行,保证每周一课时。

(二)在主题活动中接受锻炼与洗礼

学校积极借助主题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如:利用3月12日植树节开展“种植一棵树,绿化一方土”的生产性劳动;利用3月5日学雷锋周组织学生摆放杂乱无序的共享单车等公益性劳动;利用9月9日重阳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开展爱老、助老服务,活动中学生们帮助老人们整理床铺、打扫卫生、手写春联送祝福,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让孩子们在放松玩耍之余,体验劳动的乐趣,了解劳动的意义。

(三)在岗位体验中增强体力与耐力

学校在校内开展图书管理员、卫生保洁员、校园绿化管理员等岗位体验劳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实践岗位进行锻炼。除此之外,学校还广泛挖掘社会劳动教育资源,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走进超市、交警队等社会机构,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机会体验社会不同行业的艰辛。

(四)在技能比赛中学会创造与合作

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劳动小能手”评选活动,在学校布置的劳动实践特色作业中按年段和学生实际能力选取适合比赛的部分项目分组进行现场测试,每项任务都需要团队合作完成,对于表现较好的小组成员授予“劳动小能手”荣誉称号。

三、第三部曲:完善激励机制,铸就品格

为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怀,我校特别印制了针对中低高三个学段的《济阳区实验小学劳动教育手册》,围绕《济阳区实验小学劳动教育手册》中“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两大板块,特别设计了家庭项目、习惯养成、校园园艺、职业体验、志愿服务五项活动,在手册中分年级具体写明劳动要求,为学生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评价,达到学生自觉实践,家校共育的效果。定期举行“劳动小能手”评选,在评选过程中,将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体验叙述等列入比赛项目,让学生能够崇尚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024年4月,我校启动了“星耀童年”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评价正式纳入学生的个人评价中,使同学们在“摘星”过程中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掌握生活技能,树立正确价值观。

脚踏实地,方能致远,济阳区实验小学将始终坚持“给孩子美好童年  让人生坚实起步”的办学理念,从小事出发,用劳动教育培养孩子受益终生的好习惯,最终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济南市济阳区实验小学

156

信息发布总数

12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