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流程再造 推行极简审批 全面构筑便民利企服务新高地
字号:
大 中 小



济南市济阳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今年以来,济阳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锚定“争第一·创一流”的既定目标,深入推进系统集成化改革、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擦亮“在济阳·济时办”特色政务服务品牌。1-10月份,全区政务服务系统办件量达152603件,市场主体总量达71663户,增长5782户,增幅达8.8%。在全国2023政务服务博览会上,荣获“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优秀单位”“政务服务品牌影响力单位”和“最美政务人”三项政博会奖项。
一、坚持党建引领,激发红色活力
(一)塑强特色党建品牌。创新“1345”党建工作模式,打造“一分钟学习圈”,搭建“济时办·政务服务”党代表工作室等红色“活动”平台,并被确定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入选济南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革攻坚教学案例,人民网、央广网、搜狐网等多家媒体转载。
(二)构建党建联盟格局。在全市首创服务链上的党支部,打造“一支部一特色一品牌”党建品牌新格局。把服务延伸在联盟“圈”上,成立全国首个省会经济圈审批服务联盟。把审管展现在先锋“队”上。牵头成立全国首个“济水凝心·阳光服务”审管执信互动党建联盟,建立市区审管互动暨党员先锋队,实现审管互动“无缝衔接”。
(三)持续深化作风建设。聚焦“争第一·创一流”工作目标,大力开展“作风提升年”活动,开展“四比四提四带头”素能提升活动、“七破七兴”破旧立新活动、“我是办事群众换位体验”、政务服务百日提升行动,着力锻造一支“懂审批、能改革、善创新、乐服务”的行政服务审批铁军。
二、聚焦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
(一)规划引领,擘画发展蓝图。印发《济南市济阳区“十四五”时期优化营商环境规划》,成为全市唯一出台营商环境专项规划的区县。实施“五大环境”创新引领战略,明确63条具体任务措施,推动全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二)对标先进,补齐短板差距。拉高标杆、对标一流,在全国视野中对标对表,围绕“对标先进提升”“服务质量攀登”“短板弱项攻坚”,抓紧抓实营商环境“三张清单”,即问题清单35个、服务清单64个和创新课题清单37个,推动创新升级、破解制约障碍、优化服务标准,持续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创新引领,提升工作成效。对照国务院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以及先进城市经验做法,梳理形成济阳典型案例10余个,积极向上级推送。建筑许可领域,“拿地即开工”成为常态;政务服务领域,成立全国首个“跨市15分钟政务服务圈”,构筑“跨域通办”“同心圆”等等。
三、强化数字赋能,推进提档升级
(一)集成服务,构建“智慧”政务服务。研发的全国首个“济时办”帮办智慧平台正式上线,着力打造以“济时办”数字政务门牌为抓手的,线上线下融合帮办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汇聚区、街道(镇)11个政务服务场所,市民中心、残联、交警、民政分厅、7个街道(镇)便民服务中心以及15个自助机点位信息,涵盖商事登记、食药卫健等领域195余项高频事项。
(二)资源整合,打造“高效”政务服务。打造“全区政务服务大数据展示平台”,按照总体概况、运行情况、人员状态、市场主体、公共资源交易等七个板块,在大厅管理“8S”基础上加持“AI”算法,全面提升数字政务效能。截至目前,政务服务事项总数为1244项,其中大厅进驻率和网上可办率都已经达到100%,压缩承诺时限达到86%,即办件占比57%。
(三)数据应用,打造“最优”政务服务。打造“云勘验+无人机”的勘验新模式,实现了勘验方式从地面到高空、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实现了审批时限和审批效率的“一降一升”。截至目前,通过“云勘验”系统共办理各类业务2819件,累计节省费用206万元,节省时间4125天,节省路程4.8万公里。
四、坚持项目为王,释放审批活力
(一)管家团队,强化前沿服务。为全区106个重点项目配备“济时办·项目管家”团队,提供全流程贴心服务。通过深入项目建设一线,现场办公、蹲点服务等方式,在设计方案联审、施工许可、竣工联合验收等方面,逐一梳理、指导,助力项目建设实现“加速跑”。
(二)劳动竞赛,凝聚审批合力。印发《“济时办·项目管家”劳动竞赛实施方案》,组织涉及审批手续办理的 21 个单位、34 个科室,聚焦机构设置、规范服务、工作实绩、系统应用、改革创新等 5 个方面开展竞赛评比活动,全面提高项目管家队伍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三)极简审批,推行拿地开工。制定济阳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明确5大投资类型、4个阶段审批流程和时限,提高项目手续办理成效。创新“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联审”“工程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等菜单式并联审批模式,全链条审批体系更加完善。今年以来,山东科迈隆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济南常铭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在办理不动产权证的当天就取得施工许可证,“拿地当日即开工”成为常态。
五、完善体系建设,打造一体政务
(一)扩容提质,“跨域通办”再升级。成立全国首个“跨市 15 分钟政务服务圈”,制定一体化政务服务示范区事项清单 95 项,办理高频“跨域通办”事项 1122 件,实现示范区内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二)横向协同,审管协同再联动。建立市区审管互动暨党员先锋队联盟,创新开展“审管执信互动党建联盟之局长走进市民中心”活动,破解“部门不协同”的问题。4月12日,市区两级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4个部门联合举办的审管互动主题活动暨“党员先锋队”授旗仪式在济阳区举行。
(三)完善体系,政务服务再优化。全市率先建设政务服务体系,曲堤街道便民服务大厅建成启用。全面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梳理,高质量完成区直部门846事项,镇街280项事项梳理对应发布工作,实现分配率100%、规范度100%。强化镇街品牌打造,仁风镇——仁心办、垛石街道——垛好办、济北街道——五心服务全面开花。
六、深化流程再造,提升服务效能
(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4月19日,被确立为全省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试点单位,打造“一街一镇一园区”试点模式,已梳理标准化地址数据共计2.5万余条。开通“政务服务直通车”,把车开进园区、开进项目一线,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米”。创新开展“双一双线”改革,拓展70个“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场景,扩展“一业一证”改革行业领域,使线下“一窗受理”服务更规范、线上“一窗通办”服务更便捷、线上线下融合更深入。
(二)提升惠企服务水平。制作《济阳区2023年度惠企政策清单》,打造惠企政策“中央厨房”。完善基层服务站点,在全区8处经济产业园建立“泉惠企”企业服务站,各街道(镇)建立7处企业服务联系点。6月16日下午,济阳区首家“泉惠企”企业服务站在济北生命科技产业园揭牌成立。7月份,全市首个工业社区企业服务站在济阳区挂牌成立。
(三)打造最简交易品牌。打造“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模式,开展代理机构线上评标服务,5月29日,全区首个代理机构线上评标项目“开元府项目大区雨污及景观工程”在济阳分中心顺利完成评标工作。1-10月,全区共完成交易项目244个,同比增长12.4%;预算金额46.68亿元,实际采购金额45.26亿元,共计节约资金1.42亿元,资金节约率达3.05%。
下一步,济阳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构建一流政务服务环境,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最优软实力。二是护航重点项目建设,推行拿地即开工。三是深化数字政务改革,以数字政务门牌为抓手,提升线上、线下融合办理水平。四是提升便民利企水平,推进审批服务全流程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