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主动“南进”谋发展

来源:济阳县政府 发布日期:2004-11-29 00:00浏览次数:
目前由济阳县自行筹资建设、总投资2.87亿元的济阳黄河大桥开始试桩,连接济阳与济南的交通大动脉220线正紧锣密鼓进行拓宽改造。这一切都是济阳积极对接济南的大动作。
济阳与济南仅一河之隔,济南“北跨”战略的提出使其成为省城拓展的重要承载地。济南择机“北跨”需要济阳主动“南进”,在基础设施、城市功能和发展理念等方面与济南“零距离”对接,把济阳建成济南工业扩散和城市发展的新空间。
实现与济南城市功能的相互促进和优势互补,是济阳接轨济南、承接辐射的关键。济阳县聘请国内外专家对县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进行了专门策划研究。结合220线西移和济阳黄河大桥建设,他们规划建设了“五纵七横”道路框架,加快了济北开发区南扩西进的步伐。在济阳黄河大桥附近和北绕城高速与220线交汇处,新规划了济北开发区南区和崔寨片区,努力将其打造为承接市区工业转移、物流集散、休闲居住的“桥头堡”。该县计划投资5亿多元,用于开发区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建设。目前投资1.5亿元的热电厂已正式运行,年供热能力达105万吨;日处理污水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近期即可投产使用。
融入济南,道路交通是重要条件。由于隔着黄河,桥梁是重中之重。济阳县成立专门班子,积极做好国道220线拓宽改造、济南北绕城高速和济南黄河三桥规划建设的协调服务。目前济阳黄河大桥已开工建设,国道220线拓宽改造全线开工,建成后从济阳县城到济南东部产业带只需半小时,到济南国际机场只需10分钟。该县还投入3000万元,对新城区道路进行拓宽改造,投资1.5亿元用于村村通公路工程,现在开工建设的项目达150个、总长402公里。
实现与济南的对接,更需要发展理念的接轨。济阳变“平均用力”为“握指成拳”,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打造支撑县域经济的“顶梁柱”。他们确定了优先发展的四大产业:以旺旺集团、达利食品为龙头的食品产业,以含章造纸为龙头依托全县30万亩林业资源的林纸一体化产业,以大鲁阁、元首针织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产业,以济北石化、广源发为龙头的石化产业。对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从信贷支持、水电保障、资产运作和领导服务等方面给予全面倾斜。全县招商引资也由遍地开花转向重点突破,努力寻找与优势产业相关联的企业,积极进行产业配套招商,今年以来共引进与骨干企业配套的项目125个,总投资7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8亿元。投资1900万美元的旺旺集团山东总厂2002年建成投产后,又连续两次追加投资,新建成了饼干、牛奶、包装3条生产线,年销售收入达到2002年的6倍以上。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一批关联项目相继落户济阳。今年1至10月,全县GDP、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了18%、25%和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