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县2008年“民生大戏”唱重头

来源:孟 强 发布日期:2008-03-18 00:00浏览次数:

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充分就业,努力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努力让城乡居民普遍享受基本的公共医疗服务,努力让城乡困难群体逐步享受到社会保障和救助。……这是年终岁尾,县委、县政府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也是我县老百姓的切身感受。
2007年是我县民生工程强力推进的一年。一年来,我县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一免一补”资金按时足额及时拨付到位;顺利解决了崔寨、济阳、新市、垛石、回河五镇(办)314个村14.6万人的农村饮水问题,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上升到 8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覆盖率达100%,农民参合率达97.2%。投资1680万元新建了孙耿、垛石、曲堤、仁风、崔寨、新市等六处卫生院,扩建了太平镇卫生院,目前已顺利建成启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月人均120元提高20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年人均650元提高到1080元。……
2008年,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中央、省、市一系列惠民政策相继出台,为新的一年民生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站在这个新的起点上,我县立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在经济实力快速增长、财力状况稳步提高的情况下,积极出台了一系列关注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并顺势提出了着力办好的十件实事。十件实事中,多是涉及住房、就业、医疗、社保、教育等群众最为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这十件实事,我县不仅制定了解决实事的具体措施,还制定出了这十件实事需要达到的数字目标,在2008年的党和政府工作中占据着很重的分量。
2008年,在就业再就业方面,我县将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对“零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实施专项援助,力争全年输出劳动力4万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7000个。在教育方面,补充完善28处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改造提升8处农村中小学校;做好义务教育阶段“一免一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和高中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在医疗方面,在全县建设230处规范化卫生室;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在社会保障方面,进一步强化五保供养。抓好敬老院改扩建和配套建设,争取年底全县省级敬老院配套达标5处,完成基本工程建设任务3处,集中供养率达到50%;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城镇和农村人均最低补差分别达到80元和50元,实现应保尽保;进一步强化企业保险,加大财政投入,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做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将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住房方面,将对700户困难群众实施慈善救助,为100户农村困难群众实施危房改造,解决300户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问题。
同时,2008年,我县将进一步加大村村通自来水建设力度,全力解决曲堤、仁风两镇112个村7.0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大力加强镇村文体设施建设,拟建设4处镇级文化站、50处村级文化大院。积极开展产业扶贫,抓住省市农村产业扶贫开发机遇,实施瓜菜大棚、奶牛养殖等产业项目,解决2万低收入人口增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