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石镇旅游资源
禹王功浚徒骇河
“徒骇河”之名,源自华夏史前文明大禹治水的故事。据《禹贡》《尔雅》《史记》《山海经》《水经注》等文献典籍记载,夏朝的开国君主大禹,在五帝中功绩最大。其最大的功劳是治水,而治水的功绩之一便是“决九河”——开挖疏通了九条河道。今垛石镇境内的徒骇河便是这“九河”中的一条。大禹在带领徒众开浚九河的过程中,徒骇河的工程危险最大,困难最多。当时,大禹率众刚要测量河水的深浅,突然上游滚下数米高的波浪洪涛,夺走了十几人的生命,顿使“徒众惊骇”万状,大家受到惊吓而恐慌。就因为这是条大禹徒众受过惊骇的河流,故以“徒骇河”的名字流传下来。乾隆皇帝在《徒骇河诗》中特别提到:“神禹治河乃最神,当时犹致人徒骇。”
徒骇河,源自河南省东北端的南乐县,从鲁西进入鲁北平原,流经山东省莘县、阳谷、东昌、茌平、高唐、禹城、齐河、临邑、济阳、商河、惠民、滨州、沾化等13个县市,在沾化暴风站泄入渤海。河道全长436.35公里,流域面积13902平方公里。其中,在济阳县过境流长56.4公里,两岸堤防长度82.61公里,流域面积880.123多平方公里。河流从垛石镇域中心穿境而过,过境堤岸线30多公里,流域面积 平方公里;成为垛石镇乃至全县人民的母亲河。两岸人民世代生息,和谐发展,均与源远流长的徒骇河息息相关。
历史上的徒骇河,曾是水路交通。清代尚河宽水深,水运畅通,白帆点点,行船如梭,货物往来;沿岸集镇码头,商贾云集。垛石镇河段,颇享“舟楫之利”。
今日河畔好风光
徒骇河旧貌换新颜,清澈的徒骇河水,以其自然生命的存在,为地方发展提供了地理基础,获得了文化生命;在带给当地人民丰富多彩生活的同时,也创造了一方文化。那急急缓缓的河流,宽宽窄窄的河道,曲曲折折的堤岸,恰似来往穿梭的文化背影,积淀着丰富的文化记忆与印迹,饱含着重要的人文价值。更有那郁郁葱葱的绿化带,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地方发展的历史及其所产生的人文典故、传说故事,都已成为本土传统文化的构成要素,成为一方地域发展的文化软实力。更有一年四季,异彩纷呈,两岸河畔,一派田园自然景观。春赏梨园罩瑞雪。夏荡轻舟游碧波。金秋柿园迎宾客。冬摘樱桃圣女果。源远流长徒骇河水,不仅哺育了一方人的甜美生活,也把垛石大地浇灌出一幅幅鲁北江南的壮丽画卷,为现代城郊旅游观光增加了一个个独具地域文化特色风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