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石镇美食文化
徒骇河两岸的地肥水美,孕育了垛石镇的地域饮食文化,培育出了一批浓具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名优食品。
杜家驴肉
“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俗语,以虚实对比,说明驴肉是肉食中的珍品。传说女皇慈禧太后喜食驴肉,不仅宫里配有专制驴肉的厨师,还让全国各地进贡有特色的驴肉。据传垛石镇的“杜家驴肉”,就曾是贡品。
垛石街杜姓家族祖上曾任过清朝的七品官员,辞官后回垛石街老家谋生。一位同僚赠给他一个制作驴肉的秘方。因配方独特,肉品极佳,便入选成为贡品。“杜家驴肉”便由此出名。加之,垛石镇素有习武练拳的习俗,古有武馆、拳房等习武场所,常有武林江湖艺人集聚。他们多经食用后,把“杜家驴肉”美名传遍全国各地。
现在“杜家驴肉”掌门人杜善平,是第五代传人,因其乳名叫“平安”,故将“杜家驴肉”改名“平安驴肉”。“平安驴肉”,袭传统秘方,有一套独特的煮制工艺流程;制作的肉品,不仅味色俱佳,且有补气血,易脏脉的养生功能。连续六年参加了济南农副产品博览会。2007年“杜家平安驴肉”,被评为“济南市名优风味小吃”,并在大观园设立了代销点。目前,在“杜家驴肉”加工户,全镇增至几十家。驴肉,已成为垛石镇美食品牌,美誉四方。
孙家豆腐
“孙家豆腐”,产自本镇孙家村。其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独特:不用石膏,也不用卤水,而是以小米汤加醋为酵母,以纯正豆浆制作而成。最初沿用传统工艺流程:将精选的大豆浸泡、磨浆、过滤、熬浆,使豆浆蛋白质凝结成花后,再倒入木制豆腐模子中挤压过滤水干即成。
孙家豆腐,鲜嫩可口,味感纯正,余香醇厚,远近闻名,备受欢迎。鼎盛时期,全村几乎“家家做豆腐”;25公斤重的一个豆腐,平均每户一天做4个,有的生产大户一天可出产8个。全村年产销豆腐600万斤。改革开放以来,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对制作工艺进行了改革创新。例如,由电动豆浆机取代了过去的人工石磨豆浆;消除了老工艺自然发酵存在的杂菌污染弊端,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成为真正的“绿色豆腐”。以其制作的“清炖豆腐”“小葱拌豆腐”“豆腐丸子”以及豆腐皮、豆腐干、豆腐乳等副食品,成为日常生活中的美味佳肴。
孙家豆腐富含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的美称。
白杨店黑梨
“白杨店黑梨”,产自本镇白杨店村,又名“晚三吉”,原产地日本。1989年由山东省农科院泰安果树研究所引进在白杨村种植。黑梨二年结果,三年高产,个头大,单果重达1公斤;含糖量高,成熟的梨果,含糖在40%以上;脆甜、爽口。与一般梨相比,尚有一大特点,吃后不闹肚子,既是吃后立即喝茶,肠胃也安然无恙。
白杨店黑梨通体都有养生健身功效。梨果,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防制伤筋烦渴、热咳、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等症。果皮,能清心、润肺、降火、滋肾。梨籽,含有木质素,能在肠子中与胆固醇结合后排出体外;所含硼元素,可预防妇女骨质疏松,并有助健脑,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树根、枝叶、梨花,均有润肺、消炎、清热、解毒的功效。
徒骇河水产。
徒骇河水质肥美,饵料丰富,是天然的渔场,生产的鲤鱼、鲫鱼、刀鱼、鲶鱼、黑鱼、甲鱼、河蟹、大虾等水产品,素有盛名。“清炖鲫鱼”,就是一道地方名吃;其肥而不腻,鲜而清香,味美可口,备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