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首推“全生命周期”社会保障集成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速办”
(劳动力市场监管专班)
近年来,济阳区借力数字济南建设和省人社厅优化营商环境“人社服务暖1℃”改革创新试点,充分利用爱山东、山东通等平台,借助公众号、APP掌上银行等信息化手段,围绕自然人关注的高频事项,由区人社局牵头,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打包“一件事”“全生命周期”社会保障集成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数字赋能探索出了一批引领性、率先性、创新性改革举措。
一、数字赋能,便民利民“线上办”。
一是数据赋能资源共享。围绕提升社会保障集成服务数据资源开发应用深度,促进数据共享、流程优化和业务协同,由区政府发文,协调有关部门推动就业、社保、财政等资源数据共享应用,推出出生、就业、就医等“五个打包一件事”集成办服务事项,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多济阳方案。二是业务下沉便民利民。为方便群众办事查询,合理拓展中行、工行、农行、建行、齐鲁、农商行、邮政等城区23处银行便民服务社保卡办理网点,让群众就近办理。以7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和500余个行政村便民服务点为依托,推动就业信息推送、养老保险待遇核定、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居民基本信息变更、社会保障卡服务、就业登记等40余项人社业务工作下沉基层,满足了群众家门口办事需求。三是专员队伍代为办理。结合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组建由11名区管干部带队的人社服务专员队伍,包挂全区100余个规上项目,通过“服务专员队伍微信群”当好企业“代办员”“领办员”“帮办员”,让企业少跑腿,甚至不跑腿。今年人社服务专员队伍召开座谈会10余次,走访企业70余家,协调解决企业招聘、社保缴纳、职称申报、退休养老等120余个困难和问题。
二、全盘谋划、多方联动“快捷办”。
一是部门联动抓。针对“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覆盖面广(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全过程),涉及事项多的实际,由区人社局牵头,协调区公务员局、财政局、公安局、行政审批服务局、大数据中心等部门,依托爱山东和山东通网络数据平台,整合数据资源,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登记、社会保障卡申领、医疗救助金给付、招聘信息发布、入职手续办理、退休一次性补贴38件民生“事项联办”,实现了“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次提交、多方复用”。二是三级联动抓。强化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在综合服务大厅设立咨询台1个,导办帮办1个,综合服务窗口11个,“一窗受理跑一次、一网审批不见面”,目前市民大厅日均办理人社服务事项100余件次。在街道(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置社会保障“全生命周期”服务事项办事窗口,完善帮办代办机制,依托300余名城乡公益岗打造乡村5公里便民服务圈,把招聘信息、社保服务等送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足不出村即可办理有关事项,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靶向施策、打包办理“集成办”。
一是“入职”一件事。新招录或新入编人员网上提交相关身份信息资料,在办理入职入编手续的同时,通过网上推送,组织、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网上联动,办理社保转移、岗位聘任、工资核定等事项,让办事人员少跑10余个部门科室,由原来15天左右完成减少至最快1天即可办理完成。二是“退休”一件事。利用山东通平台,各单位将材料通过平台传输各科室、各部门,省时省力,退休请示、文件下发、退休申报审批等均实现线上办理,真正做到“一张网”连接各部门,“一条线”办理所有事。三是出生一件事。针对服务对象在生产住院期间,不出病房门,不出医院门,即可通过网上操作,申请办理新生儿落户登记、生育保险待遇核准支付、社会保障卡申领等事项,既为产妇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也确保了产妇生育保险待遇的支付。另外,还推出了就医“一件事”、就业创业“一件事”、人事人才“一件事”、调解仲裁“一件事”等集成服务事项,把服务链条再延长,把服务水平再提高。
通过实施“全生命周期”社会保障集成服务,梳理人社经办业务206项,下放社区、街道(镇)20项,下放政务服务大厅155项,其中,65项即时办结业务,90项前台受理业务。今年筛选提取2023年退休人员档案375份,办理企业退休人员350人。去年5月至今,为265家企业提供岗位2.1万余个,累计91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为7192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1230.5万元,为5332人次发放失业补助金359.8万元;为1021家企业落实稳岗返还资金1096万元,惠及企业995家,惠及职工26516人,数字就业便民利企让他们享受到了“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