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 太平街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1129年(金太宗天会七年)济阳置县时,这里就已经有乡街道级建制。民国时期归属齐临县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属济阳县新市(三区)和孙耿(四区)管辖。1958年9月成立二太平人民公社,1984年4月,二太平公社改称二太平乡,2001年3月,二太平乡与庙廊乡合并,5月撤乡建街道。2017年8月撤街道设办成立太平街道。 二、地理环境 (一)地理位置 太平街道位于济阳县西部,西邻齐河,北接临邑,南距济南市区23公里,东距县城17公里;南临孙耿街道,东接回河街道,北连新市街道,东北与垛石街道接壤,西与齐河县宣章屯街道为临,西北与临邑临南街道毗连。徒骇河沿太平街道北界东流而下。国道104线纵穿南北,济太路横跨东西,济乐高速从街道办中心通过,济东高速办事处辖区内与济乐高速连接,并在济太路留有出口,交通十分便利。街道辖6个管区,91个行政村,总户数16727户;总人口60476人;总面积1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16.8公顷。 (二)地貌形态 太平街道位于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西南略高,东北稍低,平均海拔20m左右,地震烈度为6度区。土壤以红壤土为主,深厚肥沃。地下水资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全县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境内主要河流有徒骇河、牧马河、齐济河、六六河,水利资源丰富。引黄干渠有三分干、齐济干、邢渡干等三条。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宜瓜菜生长,是黄河以北最大的拱棚西瓜生产基地,曾被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命名为“中国优质西瓜第一街道”。 (三)交通条件 国道104线纵穿南北,济太路横跨东西,济乐高速从街道办中心通过,济东高速办事处辖区内与济乐高速连接,并在济太路留有出口,交通十分便利。至2016年底,街道公路总通车里程达168余公里。 太平街道全力全速推进村级公路网化建设,至2016年底,全街道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80余公里,完成了农村公路由“线形”向“网状”转型发展,实现了由“村村通”到“村村连”的延伸升级,使50多个村庄的道路交通条件得到根本改变,4万多群众从中直接受益。太平街道在完成“村村通”道路及各村主街硬化工作的基础上,将村内胡同硬化任务列为全街道村级道路建设提升的重点。2014年,在市级乡村连片治理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公路网化工程和国土局项目建设,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积极鼓励各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村内巷道硬化上实现新。 (四)气候气象 太平街道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与东北风,年平均气温12.8 ℃,最低气温-10.4℃,最高气温36.8℃,平均相对湿度为65.6%,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617.6小时,全年辐射总能量为520.84千焦/平方厘米。年平均降雨量580mm,多集中在七、八月份,平均霜期165天,无霜期平均196天。太平街道浅层地下水一般在3—5米,矿化度1.0克/升以下的面积占89%,水质醇良,无污染及有害、有毒物质和元素 。土壤、水、气、热等自然条件协调,土地可耕性好,有利于种植业和林果业的发展。 三、人口状况 太平街道驻地人口1.8万,全街道辖91个行政村,总户数16727户;总人口60940人,男女比例5:4。 四、教育卫生 2016年,全街道有中学1所,太平、庙廊2所中心小学,来佛寺、路桥、邝家3所学区小学和邝家、付家2个教学点。全街道中、小学共有7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54人。教师183名,学历达标率100%;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14处,52个教学班,1500名幼儿,入园率达100%。 太平街道通过积极争取,将街道卫生院挂牌为济阳县人民医院太平分院,更好地满足了群众医疗卫生需求。2016年,该院有X光机、B超机、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救护车、垃圾清运车等设备。设有内科、普外科、妇产科、儿科、口腔科、放射科健康档案科等10多个科室,医护人员47人,其中主治医师5人、医师15人,开设病床位20张。 五、经济发展 2016年,太平街道GDP完成数25.5亿元,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 17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1 亿元。收入总计5909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5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059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4183元,年末街道总人口60940,其中城街道人口6701人,乡村人口54239人,流动人口3458人。 (一)农业 主要有粮食、棉花、西瓜、蔬菜、花生等,一些低产低效的作物,如高粱、大豆、红薯、谷子等种植面积较小,且逐年减少。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蔬菜以白菜、茄子、豆角、芸豆、菠菜、辣椒等为主。 2013至2016年,太平街道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先后建成了占地面积8.7公顷、80余个拱棚的耀德大棚新片区,15.3公顷、130余个拱棚的西太平大棚新片区,18.7公顷、150余个拱棚的河涯头大棚新片区,以及西侯市、阎家桥、来佛寺、西侯市、孔家坊、路家桥、东侯市、西太平、傅家、万胜李、茅家、秦三等共18个大棚新片区,呈现出规模化、园区化的现代农业的生产态势。 至2016年,全街道瓜菜大棚发展到2万个,种植面积3333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3%,年产值超过2亿元,人均收入超万元村寸达到75个,完成了由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变,由零散发展向合作社集中发展的全新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农业转型升级的路子。通过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所涉及流转土地的群众成为合作社“工薪族”,既可获得土地租金收入,又可获得工资性收入。同时使农产品得到品牌升级。“太平宝”商标连续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太平宝”茄子、菜椒、豆角、芸豆、西红柿、黄瓜等6种蔬菜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太平宝”优质瓜菜远销河北、天津、沈阳等20多个省市。 (二)工业 2016年,济阳(太平)机械装备产业园已初具规模,5个投资过亿元项目中,德辰机器项目已试生产;科瑞特桶业项目已完成办公楼和厂房主体;立昱机械项目已完成厂房主体;和建机械项目正进行钢结构厂房施工。另外,还引进了总投资6500万元的济南金晶玻璃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盛邦苗木花卉基地、总投资6816万元的山东科瑞特桶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的山东省农科院实验基地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以及济南万兴达化工有限公司等一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低能耗的项目,以大项目推动工业的大发展。 2016年,太平街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3亿元,同比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完成2.4亿元,同比增长8.9%;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1.6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个,完成计划的100%。 (三)第三产业 进入新世纪后,全街道三产从业人员发展领域不断拓展,三产由弱势产业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3年,全街道三产从业人员达到1300人,完成增加值0.25亿元。随着科技信息发展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传统业态中经营商品的结构、管理方式和服务水平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连锁经营超市、专业店、专卖店、加盟店、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快速发展。联通、移动、电信、邮政等都在该街道建立了各自的营运网点,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等基本覆盖。各类金融、保险机构的设置,为太平街道第三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6年,全街道三产从业人员达到5600人,完成增加值1.32亿元,比2003年增长5.2倍。 六、地方特产 太平街道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质优良,地下水资源丰富,是全县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该街道是黄河以北最大的早春大拱棚西瓜种植基地,曾被中国地区发展促进会命名为“中国优质西瓜第一镇”,所产“太平宝”早春西瓜和秋延迟蔬菜是山东省“著名商标”,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近年来,太平街道先后获得了山东省“文明乡镇”、全国“科普惠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2012年,被评为济南市现代农业示范乡镇。 七、招商引资 2017年初,聘请山东建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济乐高速济阳西出入口周围3平方公里的片区进行了控制性规划编制,并修编了《济阳县太平街道总体规划(2016-2030)》。同时不断加大园区起步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成园区排水设施建设300米,投入资金30余万,安装路灯54盏,投入资金15余万元。另外,园区供水管网、天然气管道等也在规划筹备和建设过程中。截止今年11月份,新签约工业项目4个,分别华能济阳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项目、济南新诚信包装项目、济南灏源纸加工项目、国家电投济阳风电项目等,预计总投资额约216000万元。 另外园区在建、扩建项目6个,分别是山东彩膜科技新材料项目、山东和建机械设备项目、济南德辰机器项目、济南立昱机械科技项目、山东睿毅永泰机械设备项目、济南华龙报废汽车拆解项目;另外在太平街道杨栏口社区以西引进并落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实验示范基地项目,该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成,现在进行办公楼、实验楼、公寓、晒场等的内外装,明年春天就能全部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2017年度以上6个项目实际到位资金582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