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政务公开专栏试运行中,如果您未查找到相关信息,可通过导航返回首页后进行搜索。
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济南市济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0年度济南市济阳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的通知
00421392-7/2021-3879586
农业、畜牧业、渔业
济阳政字〔2020〕81号
济阳区政府办
2021-10-22
2021-10-22
有效

济南市济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0年度济南市济阳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的通知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2020年度济南市济阳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济阳区人民政府       

2020年10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0年度济南市济阳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山东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扎实做好2020年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的通知》(鲁农委办发〔2020〕22号)、《中共济南市委办公厅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市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实施方案>(试行)》(济办发电〔2018〕14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根据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强财政支农政策设计,改革涉农资金管理体制,创新涉农资金分配机制,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加快实施我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着力构建权责匹配、相互协调、步调一致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一领导。由区委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和组织,各职能部门主动把本部门本系统的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谋划和推进。

(二)坚持规划引领。紧紧围绕《济南市济阳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我区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项目)、主导产业,以规划引领涉农资金统筹使用和集中投入,不同年度之间可以统筹安排重点任务和实施区域,实现每年“规划一片、建设一片、建成一片”。

(三)坚持上下联动。遵循自上而下推动统筹整合原则,参照市级做法加大我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把上级切块下达的涉农资金与我区本级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集中实施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多行业融合、集中连片治理的重点项目。

(四)坚持考核优先。优先保证完成上级约束性考核任务,在此基础上,根据省、市相关部门要求,按照乡村振兴规划和部门职责,安排带有考核指标的重点工作优先集中财力完成。

(五)坚持结果评价。区委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具有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自主权,由区委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统一安排涉农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和结果评价,并根据监督评价结果依法问责追责。

三、2020年度工作计划

(一)规划任务。围绕全区“三位一体”工作布局和“1138”工作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

1.乡村产业振兴。实施农田水利工程,打造高标准农田,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5万亩,粮食生产量(小麦)稳定在38万吨左右。以“一村一业”特色产业发展为基础,突出抓好种苗、蔬菜、食用菌等农业特色产业,重点打造黄瓜、西瓜、西红柿、林果花卉、种苗五大产业,到2020年全区蔬菜、花卉面积达到35万亩,瓜菜种苗年育苗能力达到5亿株,蔬菜种苗自给率80%以上。扶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区级以上家庭农场示范场18家以上,其中,省级不少于3家;区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3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1个;市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8家。实施减肥减药节水增效工程,新增水肥一体化1.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全覆盖,农作物病虫草害统防统治75万亩以上,推动废旧地膜、微灌材料和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建设绿色农业生产示范区。积极推广社会化服务,2020年土地托管服务面积达到20万亩。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到2020年,全区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率达到50%以上。以创建“国家曲堤黄瓜生产标准化示范区”为切入点,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完成农资监管、农产品追溯与监测、数据三大平台建设,2020年确保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2020年建成以“好味知济”区级区域公用品牌为总领,6个镇(街道)级区域公用品牌为补充,20个企业品牌为主导的农产品品牌体系。

2.乡村人才振兴。强化乡村人才引进培育,加大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扩大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规模,做好省市重点人才工程申报工作。突出示范引领,实施“十百千万工程”,落实10项人才行动。强化乡村人才支撑。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健全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2020年培育高素质农民416人。健全完善“三农”工作队伍培养机制,选派部分优秀干部到基层挂职、任职。积极落实市委“为担当者担当,让实干者实惠”的有关政策,每两年选树一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基层干部。

3.乡村文化振兴。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村居(社区)实践站实现全覆盖。组织实施“百镇千村”建设示范工程,打造一批文化特色建设示范镇和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村(居)。深入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确保完成演出任务的行政村数量占全区80%以上。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提升乡风民风家风,大力推动绿色殡葬改革,移风易俗满意率达到90%以上。深化乡村文明创建,积极开展美丽庭院、文明村居、出彩人家等创建活动。

4.乡村生态振兴。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持续开展以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四清”为突破口的村容村貌整治行动,集中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打造“稻花香、黄河情”和“醉美248”两条精品线路及省级美丽村居试点建设,全面完成10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6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实施绿色通道建设、水系绿化、城乡绿化、湿地保护管理、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等工程,夯实济南北部新城绿色根基。2020年创建1个省级森林乡镇、20个省级森林村居,累计新造林3万亩,确保全区林木绿化率稳定在25%以上。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20年实现农村卫生改厕全覆盖,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

5.乡村组织振兴。开展党组织扩面提质行动,深入实施农村过硬支部打造工程,继续推进“双加双创”,创建“五个好”典型示范村,到2020年区级创建“五个好”典型示范村达到10%。持续推动农村“三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管理,确保2020年年底集体经济3万元以下的村实现收入翻番。适应农村现代化要求,大力推进在农民合作社、农村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探索成立村“两新”组织综合党总支(党支部)。充实驻村帮扶力量,全面向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空壳村派出第一书记,调整充实驻村工作队,全面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每村至少1名领导干部联系、1名指导员驻村,实现工作全覆盖。

(二)上级部门行业规划和约束性任务。建设渔业基地1处。奖补家庭农场市级示范场8个;奖励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个,市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1个;扶持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2-4家,完成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9万亩。建设农业发展服务试点项目5个。建设农资监管平台基点30个。2019年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9个,有效用标产品总数43个,对新认证产品和部分标志使用产品给予扶持奖励。评选现代农业体验店1家,评选并奖励优秀益农信息社16家。建设农产品追溯基点4个、镇街农产品监管机构基点6个。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12000亩以上。在现有绿色农业示范区内开展农业有机废弃物收集处理600亩以上,推广降解地膜1500亩以上。对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重点镇街进行奖励;实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加大恢复生猪产业发展政策扶持,确保年底前生猪存栏达到5.83万头。推进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畜牧科技与良种推广能力、现代畜牧示范园区等现代畜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内力争完成扶持实施主体2个以上。推进种养结合,引导生态健康养殖,提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力,年内力争完成1个以上项目建设任务,确保到2020年底,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以上。开展农民实用技能培训200人,高素质农民培育较省级安排培训数量多出50人以上,完成乡村振兴考核任务,继续开展中高级新型职业农民养老保险补贴;实施农业转基因监管。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5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任务3万亩),完成投资7500万元。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10个样板村创建任务,达到《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创建标准及评分办法》要求。

四、2020年度统筹整合涉农资金范围、规模及总体安排

(一)统筹整合范围。

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山东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扎实做好2020年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的通知》(鲁农委办发〔2020〕22号)要求,在维持现有各类涉农资金投入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除有特殊用途的救灾资金和约束性资金外,对各级财政指导性涉农专项资金全部进行整合。上级分配我区使用的涉农资金和区本级安排的涉农资金全部纳入整合范围,重点支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脱贫攻坚。

(二)统筹整合资金规模。

2020年度纳入统筹整合的涉农资金共计74951.91793万元,比2019年减少7.3%。中央资金7431.9万元,占整合资金的9.92%;省级资金10422.4万元,占整合资金的13.91%;市级资金32742.01万元,占整合资金的43.68%;区级资金21925.96万元,占整合资金的29.26%;其他资金2429.647934万元,占整合资金的3.23%。

(三)统筹整合资金总体安排。

1.主要思路。进一步创新涉农资金管理机制,将涉农资金全部纳入乡村振兴“资金池”,根据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统筹安排使用。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由区委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按照“统一集中、统一决策、统一分配、统一考核”的原则管理,按照区委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确定的项目分配资金。区级统筹涉农资金实行任务(项目)管理,区委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职能部门提报需求,统筹研究确定任务后分配资金,集中用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资金安排情况。

(1)按任务性质分。上级约束性任务33988.98万元,省市统筹使用资金16607.33万元,区级资金21925.96万元,其他资金2429.647934万元。

(2)按任务领域分。产业振兴19837.82万元,人才振兴177万元,生态振兴37891.22万元,文化振兴461.8万元,组织振兴13032.8万元,脱贫攻坚3551.277934万元。

(四)重点项目及建设内容。

1.脱贫攻坚(垛石街道冬暖大棚建设项目)。

(1)实施区域:垛石街道白杨店村。

(2)建设内容:建设高标准冬暖大棚10个。

(3)资金投入:该项目预计总投资200万元,资金来源为统筹上级扶贫资金200万元。

(4)绩效目标:大棚建成后每年上交收益14万元,项目收益用于非贫困村贫困户脱贫。

(5)进度安排:2020年4月-2020年5月份完成招投标,2020年6月份开始施工,2020年9月底全部完成。

2.乡村产业振兴(济阳区十大农业特色产业振兴市级扶持项目)。

(1)实施区域:曲堤街道。

(2)建设内容:创建一个新百亩精品园,对2019年建设的百亩精品园进行提档升级;打造一个千亩示范线,对2019年建设的千亩农业现代化生产示范区进行提升建设;延伸完善一批产业发展闭合链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市场和精深加工开发力度,积极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策划和宣传推介。

(3)资金投入:总投资1590万元,其中800万元资金来源为市级专项资金。

(4)绩效目标:扩大种植规模,把黄瓜产业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整体效益。

(5)进度安排:项目于2020年3月开工建设、2020年12月建设完成。

3.乡村人才振兴(济阳区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

(1)实施区域:各镇(街道)。

(2)实施内容:计划培训高素质农民416人,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省扶贫村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专业种养能手366人,农业领军人才20人,农业经理人30人。培训过程分为生产经营管理培训、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及跟踪服务三个阶段,每人培训120学时。培训内容:西瓜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蔬菜栽培技术、林下循环经济、土壤修复及合理施肥、农业社会化服务及惠农政策、农业特色致富项目开发及小麦病虫害防治等。

(3)资金投入: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110万元,自筹资金17万元。

(4)绩效目标:聚焦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人才需求,分层分类分模块培育高素质农民,提高培育内容的针对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持续进步。

(5)进度安排:项目实施时间2020年7月-2020年12月。2020年7月-8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分配招生计划,各镇(街道)组织农民报名,建立学员信息库。2020年9月-11月,培训单位组织培训,将培训学员信息录入国家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系统。2020年12月,完善培训档案,编写项目工作总结上报市农业农村局,迎接省市项目验收。

4.乡村文化振兴(济阳区戏曲进乡村、公益电影放映项目)。

(1)实施区域:各镇(街道)。

(2)建设内容:举办“戏曲进乡村”活动,激励文艺演出团体深入农村(社区),开展内容精美、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建立完善繁荣农村文化演出活动的长效机制。

(3)资金投入:投资214.82万元,资金来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省财政补助。

(4)绩效目标: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戏曲进乡村”“公益电影放映”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

(5)进度安排:项目于2020年7月24日开始实施,2020年11月30日完成任务。

5.乡村生态振兴(济阳区土马河治理工程)。

(1)实施区域:新市镇曹冢村至临商河段。

(2)建设内容:主要是对土马河新市镇曹冢村至临商河段(桩号0+000-13+733)河道进行清淤、拓宽开挖,治理总长为13.73km;新建节制闸(董家闸)1座、涵闸(霍家楼涵闸)1座,拆除双柳闸门;改建生产桥4座、维修黄家道口桥1座、新建十干渠平板桥1座;新建过路管涵14座;堤顶修建混凝土管理路,路面净宽5m,总长12.55km。

(3)资金投入:项目总投资6504.81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746万元,省级资金1506万元,市级资金1301万元,区级配套资金1951.81万元。

(4)绩效目标:通过治理,显著地提高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极大的方便对河道的日常管理,强有力的保障沿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效的改善流域的水生态环境,进一步促进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5)进度安排:项目于2020年1月20日开工建设,2020年8月5日建设完成。

6.乡村组织振兴(济阳区中央资金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

(1)实施区域:各镇(街道)。

(2)建设内容:中央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共计16个项目、35个村,扶持资金主要用于购置设备、种苗、大棚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等。

(3)资金投入:每村中央财政扶持资金30万元,共计1050万元,区财政配套每村20万元,落实配套项目资金700万元,保障每村补助总额50万元。

(4)绩效目标:通过项目实施,争取35个扶持村项目年化收益率在8%以上,当年不能达产的力争各年份平均收益率达到8%以上;充分发挥扶持项目的示范效应,带动全区2020年底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清零,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0%以上。

(5)进度安排:项目实施期限为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

(五)综合绩效目标。

到2020年,济阳区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建成一整套政策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到2035年,农民农村生活更为宽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大幅缩小,建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济阳样板;到2050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乡村振兴指标体系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7年基期值

2020年目标值

2022年目标值

年均

增速

属性

产业

兴旺

1

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数量

0

1

2

[2]

预期性

2

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数量

1

5

8

51.57

预期性

3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98

≥98

≥98

预期性

4

有效灌溉面积

公顷

89.2

106.57

120

6.11

约束性

5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万亩

11.51

26.1

28

19.46

约束性

6

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

%

86

88

90

[4]

预期性

7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67

69

70

[3]

预期性

8

“三品一标”数量

81

100

120

8.18

预期性

9

农村固定宽带100M以上用户占比

%

58

80

90

[32]

预期性

10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


3.4

3.6

3.8

约束性

11

百亿级以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集群数量

0

1

2

[2]

预期性

12

田园综合体

0

2

4

[2]

预期性

13

乡村旅游消费

亿元

1

2.2

3.71

30

预期性

14

农产品网络零售额

亿元

5.2

11.98

20.9

32.08

预期性

15

农业“新六产”示范区

1

2

-

预期性

16

土地经营规模化率

%

45

50

55

[15]

预期性

17

农产品出口额

亿元

1

1.5

[1.5]

预期性

生态

宜居

18

村庄规划编制率

%

100

100

约束性

19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

84.6

95

95

[≥10.4]

约束性

2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行政村比例

%

100

100

100

约束性

21

生活污水处理行政村比例

%

95

100

约束性

22

道路“户户通”村庄占比

%

11.6

92

>92

[>80.4]

约束性

乡风

文明

23

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达标率

%

71

85

>85

[>14]

预期性

24

农村地区所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

93.6

95

98

[>4.4]

预期性

25

村级综合文化中心覆盖率

%

85

100

100

[15]

预期性

26

节地生态安葬率

%

50

60

预期性

治理

有效

27

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普及率

%

100

100

预期性

28

“雪亮工程”入户数量

万户

15

25

约束性

29

村级综治中心建设达标率

%

70

100

100

[30]

约束性

生活

富裕

30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499

19933

23573

8.75

预期性

31

城乡居民收入比

2.8

2.68

2.66

预期性

32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32.2

29.4

28

[-4.2]

预期性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将其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突出“统”的功能,拓宽“筹”的渠道,加大“整”的力度,完善“合”的机制,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协调衔接到位、资金整合到位,确保将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市、区部署要求落实到位。

(二)明确职责分工。在区委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加强配合。职能部门负责提报项目需求,一是向市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提报项目需求,申报列入市级以上统筹安排项目资金投入的重大任务、重大工程(项目);二是向区委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提报项目需求,针对市级以上切块资金,各职能部门提报需求,报区委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审定,并制定标准、加强指导、组织实施,参与监督考核。财政部门根据区委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审定的实施主体和项目规划预算分配资金。

(三)加强项目监管。区委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定期对项目进行督导,项目完工后,统一安排对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开展综合绩效评价。对职能部门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编制、项目建设情况、组织实施情况以及使用管理成效进行重点评价,并将综合绩效评价结果与以后年度预算安排及资金分配挂钩。

(四)规范资金管理。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资金拨付的监管力度。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区委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统一部署开展监督检查,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导致工作推进不力的严肃问责,情节较重的,移交纪委监委机关和组织部门依规依纪依法作出相应处理。


附:济阳区2020年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实施项目规划明细表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济南市济阳区人民政府

电话:
(0531)84232789

34571

信息发布总数

342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