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健康科普】济南市济阳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产后修复 | 腹直肌分离最有效的修复方法是...
字号:
大 中 小



产后修复 腹直肌分离最有效的修复方法
腹直肌修复
“生产之后宝妈们有没有感觉肚皮松松的,
其实是因为你的腹直肌分离啦,有的宝妈就问啦,那什么是腹直肌分离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对生活有影响吗?腹直肌分离之后还能回去吗,”
这篇文章为您答疑,有需要的宝妈可以收藏哦!
如果产后半年以上依然发现肚子鼓鼓的,像怀孕四五个月似的,这可能是由于腹直肌分离造成的。
长期严重的腹直肌分离不仅影响形体,甚至可能使脊柱稳定性下降,进而导致腰背部疼痛
腹直肌分离四问
1.什么是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位于人体腹部正中,是人体核心肌群的组成部分,在保护腹腔器官,保持体型,维持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参与呼吸运动,完成躯体运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双侧腹直肌在腹中线部位分离,间距超2.0 cm,即诊断为腹直肌分离。
2.腹直肌分离的危害
腹直肌分离可导致腹部肌肉无力、腹部膨隆,进而影响美观;长期腹直肌分离还可能影响脊柱和骨盆的稳定性,改变人体整体姿态;
腹直肌分离会导致腹壁松弛,腹部肌肉对腰背部的承托力不足,从而导致其他肌肉的代偿,增加腰骶痛风险;腹直肌分离以后,腹腔内脏器向前移位,对盆底肌产生压力,增加罹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风险;分离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腹壁疝的形成。
3.腹直肌分离原因
生理原因:妊娠期女性随着孕周增加,腹部逐渐增大,原本平行连接的左右两束腹直肌被动牵拉而逐渐分离,以容纳不断增大的子宫;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皮肤、韧带、肌纤维弹性下降,因此高龄产妇产后腹直肌分离发病率更高、分离更严重、恢复时间也更长;肥胖及腹压长期升高可导致腹白线的结缔组织受到一定的机械压力,从而发生腹直肌分离。
4.腹直肌分离的诊断
腹直肌分离可以通过仰卧位触诊或者超声检查发现,分离等级如下:或者你可以做一个单手托头的卷腹,另一只手食指和中指探入腹中线(分别在脐、脐上和脐下3-4cm测量),手指能感受到两侧腹肌的挤压。
严重且长期不愈合的腹直肌分离不仅会影响美观,带来松松垮垮的肚子,还可能会引起腰背部疼痛、盆腔脏器的脱垂、疝气、尿失禁等并发症。
腹直肌分离,主要靠这两招
要明确的是,分离达到2cm以上才有治疗的指征,但是非医学专业的自检往往不可靠,可能一不小心就被忽悠去做了康复套餐。希望各位妈妈还是来找专业医师的评估。
随着分娩后身体激素水平的回落,腹直肌分离有自行恢复的趋势,因此轻度分离通常借助简单的运动就可以纠正。对于分离3cm以上或者产后有明显腰背疼痛等影响生活的症状的妈妈们,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治疗。
无论哪种方法,治疗的核心思想是激活腹部肌肉,使其强壮有力。
首选腹式呼吸、臀桥、平板支撑等增强核心稳定性、不需要脊柱屈曲旋转的运动。
运动的时机选择产后42天后开始比较稳妥,顺产的朋友可以稍微早一点,但是最好要在盆底肌功能评估之后。因为腹部核心力量的训练会增加腹内压,如果盆底肌不够强壮,可能会造成盆腔脏器脱垂。运动要注意循序渐进,不然累得快,放弃也快。
电刺激治疗
适用于分离2.5cm以上的情况,能刺激腹部肌肉,增加肌肉力量,对于运动找不到发力感觉的妈妈们很有帮助。但是如果没有主动运动的维持,可能半年后治疗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配合手法康复能极大程度改善腹直肌分离的情况!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