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工程咨询院战略咨询与规划部副主任郝兆印解读《济南市济阳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字号:
大 中 小



济南市工程咨询院战略咨询与规划部副主任郝兆印解读《济南市济阳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郝兆印,男,35岁,现任济南市工程咨询院战略咨询与规划部副主任,博士,高级经济师。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研究工作,累计主持和参与了120余项规划和课题,相关成果2次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2次荣获省政府优秀调研成果奖,3次荣获省发改委优秀研究成果奖,2篇咨询决策报告被省委主要领导批示,2021年6月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先进个人。
济南市工程咨询院战略咨询与规划部副主任郝兆印表示,济阳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区经济总体稳健、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持续改善,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问:请问对济阳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如何评价?
郝兆印:成绩来之不易,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十足
过去的一年,济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2%,高于全市平均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6亿元,税比77.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6.2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18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9%。产业能级持续提升。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年度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3家。工业投资增长33.8%、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8.5%,居全市前列。金麒麟、顶津食品、汉方制药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省级瞪羚企业3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家、市级瞪羚企业9家、市级绿色工厂5家,高质量企业数量进一步扩大。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新增高标准农田4万余亩、高效节水灌溉2万余亩,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获评省级农业机械化“两全两高”示范区。全区重点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4.1亿元,增长16.1%,居全市前列。电商经济发展加快,龙泰、达沃等电商产业园集聚成势,飞鸿跨境电商总部经济中心建成运营,入驻企业23家。双招双引稳步实施。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乾隆集团等7个重大项目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新设驻菲律宾、泰国2个海外联络处。全年新签约项目62个,合同投资额330亿元,其中过10亿元项目6个,过亿元项目28个。开展“才聚济阳521”系列招聘活动,引进外国专家、海外工程师12人,新增泰山、齐鲁系列人才8人,国家级人才实现零的突破,全区科创人才申报认定总数创历年新高。项目建设加快实施。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其中:5个省级重点项目和7个市级重点项目均按节点计划实施;区级重点项目105个,开工96个,开工率91.4%,投资完成率93.5%,投资完成率和开工率创近年新高。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贴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项目20个,金额14.36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安置区建设,垛石白杨店、新市周家社区交付入住,星河、仁风社区建设有序推进,城区5835套城区安置房竣工验收,3104户居民回迁新居。科技创新持续增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6家,均创历史最好成绩。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3.5%,支持企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山东祥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备案全区首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新增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8家。
一张蓝图绘到底,强化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建设
报告提出了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完善“12345”发展思路,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城乡统筹、改革开放、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持续开创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建设新局面。确定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5%,粮食总产量62.67万吨等。
问:请谈谈对济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期待。
郝兆印:聚焦高质量发展,聚力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
坚持“工业强区”,全面实行“链长制”,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力争再新增产值过10亿元企业2家、过亿元企业5家以上。持续壮大食品饮料产业,全力推动旺旺、顶津、金晔等企业增资扩产,泉麦啤酒、欧邦食品等项目投产达效。做强做优智能制造产业,加快液压升降平台产业提升步伐。不断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推动汉方制药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依托济北生命科技产业园集聚更多优势企业。加快打造黄河北区域性消费中心。加快新城时代广场建设,推动众海新天地、城市之星商业楼、绿城商业小镇开业运营。以山东数据湖、怡亚通供应链等项目建设为依托,引进培育大数据、冷链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启动高标准农田全域提升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推动富硒蔬菜数字产业园、绿港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投产,着力打造“稻花香黄河情”田园综合体,积极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强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聚焦项目建设,全力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发挥产业招商专班作用,围绕食品饮料、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精准谋划实施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完善济北开发区内部“区中园”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体系,围绕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中国(济南)特医食品产业城,推进营养与健康食品创新中心、功能食品关键原料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旺旺产业园、顶津三期尽快签约。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抓实体经济项目,强化项目策划包装力度。实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定《济南市济阳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服务工作流程》,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原则,形成项目梯次流动。做优做实项目审批“前延”服务,合力推进“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等重点举措。
聚力民生福祉,着力提升城乡发展品质
推动黄河国家战略持续落地落实,打造黄河流域节水典范城区。着力推进起步区紧密协作区建设,重点依托回河片区,聚力打造对接融合起步区发展的标志性区域。做好临空经济区产业承接等工作。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强与周边城市交流合作强度。积极对上争取资金或项目,保障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加快发展工作取得实效。全力推进安置区建设,力争年内竣工4604套(建成交付富阳嘉园二期安置房1248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100套。完成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一期)。加快推进西南片区集中供热项目,尽快实现集中供热“一张网”。计划疏浚排水管道8公里,新建公园游园5处,新增绿化面积6万余平方米。完成有轨电车济阳预留通道地下主体工程。新改扩建道路9条,完善城市道路“微循环”。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50个。深入推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推进全区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提升治理,打造1-2条示范街区。深化“345+N”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加快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和项目建设进度,抓好现有产业项目管理,用好、管好扶贫资产。
具体联系人:郝兆印,济南市工程咨询院战略咨询与规划部副主任
联系电话:13678819734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